首页 > 疾病疗养频道 > 儿科疾病 > 正文

痢疾形成的原因

来源:岭南中药网发布时间:2017/6/8
导读:小儿痢疾主要是因为感染病毒引起,是一种传染性强的肠道疾病。小儿痢疾的病原为痢疾杆菌,痢疾杆菌能产生毒素,其进入肠道后,在患儿肠道中借助碱性环境迅速繁殖,并逐步入侵患儿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其固有层,引起结肠的炎症反应,导致发病。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
小儿痢疾主要是因为感染病毒引起,是一种传染性强的肠道疾病。小儿痢疾的病原为痢疾杆菌,痢疾杆菌能产生毒素,其进入肠道后,在患儿肠道中借助碱性环境迅速繁殖,并逐步入侵患儿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其固有层,引起结肠的炎症反应,导致发病。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需氧、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荚膜、不形成芽孢的杆菌。长约1-3?m;在水中可生存5-9天,食物中可生存10天,对阳光极敏感,经照射30min即死亡;在低温潮湿的地方,可生存几个月,需要在100摄氏度环境下10分钟才能被杀死。在蔬菜、瓜果、食品及被污染的物品上可生存1-2周。采用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漂白粉、过氧乙酸、石灰乳、来苏水均可将其杀灭。在37%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应用去氧胆酸盐SS培养基和伊红亚甲蓝培养基可获纯培养。用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阳性率较高。

痢疾杆菌根据菌体O抗原的结构不同,可分为A、B、C、D 4个群,群内又分为47个血清型(包括亚型):

A群:志贺痢疾杆菌(Shigella),此群对甘露醇不发酵,无鸟氨酸脱羧酶,与其他各群无血清学联系。此群有1-12个血清型。A群1型为志贺菌,2型为施密次菌(Schmitz),其余为副志贺痢疾杆菌。

B群:福氏痢疾杆菌(Flexner),发酵甘露醇,无鸟氨酸脱羧酶,各型间有交叉凝集。已有13个血清型(包括亚型和变种)。

C群:为鲍痢疾杆菌(Boydii),发酵甘露醇,有鸟氨酸脱羧酶,各型间无交叉凝集。有1-18个血清型。

D群:宋内痢疾杆菌(Sonne),发酵甘露醇,有鸟氨酸脱羧酶,迟缓发酵乳糖。仅有1个血清型。但近年来按其发酵乳糖的能力可分2株,依其产生大肠菌素的能力又可分16个型。

有研究发现,痢疾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高。因此,家长需明确孩子患痢疾的原因,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进行治疗,才能达到好的疗效。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详情请关注微信号: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