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名医:陈无择

陈无择陈无择图片

陈无择(1131—1189年),名言,以字行,原籍宋青田鹤溪(今景宁县鹤溪镇)人。长期居住温州,行医济世。他精于方脉,医德高尚,医技精良,学术造诣深遽,除从事医学理论研究之外,并多著书立说。因此,不但求医者众,而受业者更是纷至沓来。由于他的名著《三因方》为永嘉医派奠定了学术基础,因此,陈无择也就成了永嘉医派的创始人。

从医经历

陈氏幼年敏悟超人,及长学医,精于方脉,治病很有应效。他博览医籍,搜集众长,尤善于由博返约,将《内经》、《金匮要略》之旨,前贤明哲之论悉心深究,从而穷研受病之源,阐发“三因学说”。著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8卷,简称《三因方》,又称《三因极一病源论粹》(1174年),为中医病因学的专著,对后世病因病理学有很大影响。

人物成就

长期居住温州,行医济世。他精于方脉,医德高尚,医技精良,学术造诣深遽,除从事医学理论研究之外,并多著书立说。因此,不但求医者众,而受业者更是纷至沓来。由于他的名著《三因方》为永嘉医派奠定了学术基础,因此,陈无择也就成了永嘉医派的创始人。


《三因方》原题《三因极—病源论粹》,易名《三因极—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撰成于淳熙甲午(1174)年,共18卷。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在继承《内经》与《金匮要略》的三因说而作了进一步发扬。他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于是将复杂的疾病按病源分为外因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则包括饮食饥饱、叫呼伤气及虎狼毒虫、金疮折、疰忤附着、畏压溺之类有背常理,实际上属于致病外因的范围。该书主张以因辨病,按因施治,以脉象、病源、病候入手,通过分析疾病临床症候,探知发病原因归纳症候类型,推测病理机制,以此作为论治依据,这在当时是一种理论上的创新,方法论上的进步。

著书论作

他的主要著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确定了他在中医学中的地位。此书继承、发展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的病因学理论,创立了病因分类的“三因学说”。并以病因为纲,脉、病、证、治为目建立了中医病因辩证论治方法体系。实践了其由博返约,执简驭繁的方剂学治学思想与学术理念。

轶事典故

“感冒”的由来


感冒”一词源出于官场,翻遍中医经典,均无“感冒”一词。说来别致,该病名的直接源头不在医家,却在官场。 南宋年间,馆阁(中央级学术机构)设有轮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阁员值宿。当时值班阁员开溜成风,开溜的名堂,代代阁员约定俗成,在值班登记簿上均写为“肠肚不安”。一位名叫陈鹄的太学生,硬被拉去馆阁值宿。他开溜时,偏不循例照写“肠肚不安”,却标新立异大书“感风”二字。 陈鹄之所以发明出“感风”这个新奇用语,自有客观原因。在很长时期内,中医对病因的表述都不规范明晰。南宋医学理论家陈无择首次把引致百病的病因区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大类;就外因而论,又区分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反常气候变化。陈鹄对他的同时代人陈无择尚未获得张扬的新学说显然已有了解,故而在开溜时能够卖弄小聪明,随手借来六淫之首“风”,并前缀以“感”—感者,受也。陈鹄所创先例,为其后数世官场不时因袭,迨至清代,却发生突破性形变。却说清代官员办毕公事请假休息,例称请“感冒假”。“冒”——透出也。“感冒假”作为一个意义总体,可作如是阐释:本官在为该公务操劳之际,已感外淫,隐病而坚持至今,症状终于爆发出面,故而不得不请假将养。

上一篇:钱乙下一篇:董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