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名医:《医贯》

《医贯》《医贯》图片

《医贯》6卷,又名《赵氏医贯》。明代赵献可著,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本书以保养“命门之火”贯穿于养生、医疗等论题之中,故名《医贯》。为研究中医命门学说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书论理深透,不仅广引诸家学说,历举前人名方治验,并发明新说以补前人之未备。其命门学说以及擅用六味丸、八味丸等方的治疗经验对后世影响深远。


《医贯》全书共六卷,卷一为“玄元肤论”,论《内经》十二官、阴阳、五行;卷二为“主客辨疑”,论中风、伤寒、温病、郁病;卷三为“绛雪丹书”,专论血证;卷四、卷五为“先天要论”,以六味丸、八味丸为主方,治疗真阴、真阳不足诸病;卷六为“后天要论”。赵氏对后天之本虽亦重视,但他认为先天之火乃人生立命之本,在仙炼之为“丹”,在释传之为“灯”,在儒明之为“德”,皆是此物,一以贯之,故书名《医贯》。书中引易入医,阐发命门乃人身之太极,以易学的“先天”“后天”学说概括肾命与脾胃的关系等学术主张,是赵氏生平医易汇通的突出成就。在临床方面,赵氏推崇薛己所阐论“补真阴,补真阳”的治法,结合自己临床擅用六味丸、八味丸的经验,在《医贯》一书中予以进一步补充、发挥。


赵氏著《医贯》阐发薛己脾胃、肾命学说,治疗上强调六味丸、八味丸的应用,为温补学派的形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郁证的阐发对后世有重要影响。不过《医贯》偏执拘泥于温补一途,也遭到不少后世医家的诟病。

从医经历

赵献可,字养葵,号医巫闾子。约生活于十六世纪后期与十七世纪初期,虽史料无详细记载,但据黄宗羲《张景岳传》说:“赵养葵,名献可,宁波人,与介宾同时,未尝相见,而议论往往有合者。”说明赵、张属同时期人,而张景岳生卒年代为公元1563~1640年,故赵氏亦可能生活年代与之相近,属明代一大医家。籍贯鄞县,其一生治医学,独重视肾水命火,对命门学说犹有贡献,使易水学派的学术思想,又由研究后天脾胃转向先天肾命,为之一变。著有《医贯》一书,充分反映其学术思想。

著书论作

代表著作有《医贯》6卷,对后世影响很大。此外他还著有《邯郸遗稿》,又名《胎产遗论》,为妇科专著,另有《内经钞》、《素问注》、《经络考》、《正脉论》、《二本一例》等书皆失传,其子赵贞观亦精医学,辑有《痘疹论》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