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中医名家 > 当代名医 > 正文

韩一斋

信息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8/4/10
摘要:韩一斋,名善长,晚号梦新,北京人。生于1874年,卒于1953年,享年79岁。韩氏少年考入太医院医学馆学习,并拜太医院院判李子余为师。4年后毕业,供职于太医院,任恩粮。辛 ...
韩一斋

韩一斋 图片

韩一斋,名善长,晚号梦新,北京人。生于1874年,卒于1953年,享年79岁。韩氏少年考入太医院医学馆学习,并拜太医院院判李子余为师。4年后毕业,供职于太医院,任恩粮。辛亥革命后,于府右街石板房胡同寓所悬壶济世,每日患者盈门,门庭若市,在京行医50余年颇负盛名。

从医经历

韩一斋,名善长,晚号梦新,北京人。生于1874年,卒于1953年,享年79岁。韩氏少年考入太医院医学馆学习,并拜太医院院判李子余为师。4年后毕业,供职于太医院,任恩粮。辛亥革命后,于府右街石板房胡同寓所悬壶济世,每日患者盈门,门庭若市,在京行医50余年颇负盛名。


早年曾受业于清太医院院使(院长)赵文魁及院判(副院长)李子余,任太医院御医。民国以后,悬壶京城。前后行医60余年。先生治学严谨,许多中医经典著作都能熟背如流,尝云:“熟讯经典,博览群集,贵精善悟,于无文处求文,无字处求字,得其弦外之音,旨外之旨,阴阳在握,玄妙在心,庶几寡过”。先生又博学强记,对《临证指南医案》,《叶案存真》、《本事方释义》等书深有研究,并付诸实践。临床擅长内、妇、儿科,对于肝病、虚损、血证等尤有独到之处。每日患者盈门,活人无算,名满京城。


赵紹琴于1938~1942年间,每日下午必到韩一斋诊所侍诊左右,获益良多。几年间收集韩一斋临床医案数大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赵紹琴于工作之余废寝秉烛,将所集韩一斋医案分门别类,字斟句酌,详加按语,辑成《韩一斋医案按》数十万字。尚未付梓,就在文化大革命之初被“造反派”掠去原稿,至今不知去向。未能为韩一斋师留下传世之作,竟令赵紹琴抱憾终生。所幸韩一斋之临床心法已由赵紹琴发扬光大。韩一斋尤为擅长的肝病辨治,已由赵紹琴总结为“韩一斋治肝十法”而流传后世。



人物成就

学术思想


韩氏治病重视肝郁,治虚损分五脏,治血证降逆化瘀,治呕吐重升降补泻。他主张治虚损要结合脏腑生克关系,全面分析。在治疗过程中,总以稳妥轻灵为务,切不可急速求功,用药过猛,顾此失彼,反而有害。韩氏认为,治病必须详审病情。凡标本皆虚者则当补,标本皆实者宜当泻。有标实而本虚,或本实而标虚,有舍本从标,有舍标从本。他说:“凡降者必先升,但升者不使过高,降者宜求其缓。降其蕴邪,驱其滞热,升其不足,以补其正,斯为得之。”治病欲想降(攻),必先考虑升(补)。用升法宜当求其适合,不可升之太过。久病或虚弱者,使用通降法时,尤宜缓和稳妥,不可过急过猛,恐其病去正伤。所用通降之法,是指内有蕴热停滞,故当驱之。所云升其不足,指正虚清阳不能上升,故当补之。对于久病重病,邪实正虚之人,攻补两难,必须审察标本虚实,采用兼顾并筹之法,灵活运用,多能取效。

原标题:韩一斋
上一篇:方伯屏下一篇:赵绍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