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中医名家 > 当代名医 > 正文

赵文魁

信息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8/4/4
摘要:赵文魁(1873-1934),晚清最后一任太医院院使。字友琴,出身医学世家,父亲赵永宽为清末太医院御医。赵文魁对内经、难经、伤寒、温病皆有精深的造诣,对脉学也有颇有研究。 ...
赵文魁

赵文魁 图片

赵文魁(1873-1934),晚清最后一任太医院院使。字友琴,出身医学世家,父亲赵永宽为清末太医院御医。赵文魁对内经、难经、伤寒、温病皆有精深的造诣,对脉学也有颇有研究。他擅长治疗温病,也擅长外感疾病的论治。对疑难重症,每多灼见而应手取效。赵文魁对脉学很有研究,有其独到之处,他的遗著《文魁脉学》,由其子赵绍琴整理,内容丰富,是一部珍贵的脉学专著。

从医经历

赵文魁,字友琴,浙江绍兴人。生于1873年,卒于1934年,终年61岁。祖上业医,三代御医。至赵文魁时已居住北京九代,皆以医为业。从其祖父起即入太医院供职,其父赵永宽为光绪前期御医。赵文魁聪颖好学,幼承庭训,少年时代即在其父赵永宽的指导下颂读中医经典。17岁时,父亲不幸病故,遂承家学,继父业而进入太医院。


他学习刻苦,先后侍诊于十余位御医,受益良多,医术上广采各家之长,学到不少难得的临床经验。由于医术精深,赵文魁在太医院晋升较快,由“恩粮”很快升为“吏目”。


光绪25年(1899年),慈禧去东陵,太医院派医官随行。慈禧突然发高烧,值班御医因故未在,只有赵文魁随侍左右,他当时仅为“吏目”,应召进宫诊治。次日,慈禧退烧,几天后痊愈。此后,赵文魁被晋升为御医。次年,又被晋升为太医院使,主管太医院事务。


赵文魁曾用疏解清热止衄法,治愈了慈禧的鼻衄;用和胃分利法,为慈禧治疗下痢;用清肝调胃法,治疗慈禧的食后作呕;用调气和胃法,医治慈禧的痰食积滞。他还为溥仪治愈了中焦风热证,为淑妃治疗了腹痛、肝热等症。


至宣统年间,又晋升为一品太医院院使,兼管御药房、御药库。赵文魁先生是清代的最后一任太医院院使。


1924年,太医院解散后悬壶京门,堂号“鹤伴吾庐”。每日患者盈门,疗效颇佳。


20世纪30年代初,京都痧疹猖撅,即猩红热。他日夜应诊,出入于病家之中,不幸身染疫疾,以致早逝。

著书论作

《赵文魁医案选》、《文魁脉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文魁脉学》及《赵文魁医案选》今日已属难觅,而海内外求之者甚众。脉学、医案密不可分,为了体现知行合一的精神,此次合订为《文魁脉学与临证医案》。

原标题:赵文魁
上一篇:王宏翰下一篇: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