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文化 > 中医名家 > 当代名医 > 正文

高武

信息来源:国医小镇发布时间:2017/11/6
摘要:高武,字梅孤。明代正德、嘉靖(公元1506~1541年)初在世。鄞县(今宁波市)人,著名针灸家。幼好学,晓天文、乐律、兵法,善骑射。嘉靖时,考中武举人,官至总兵,因志愿未 ...
高武

高武 图片

高武

      高武,字梅孤。明代正德、嘉靖(公元1506~1541年)初在世。鄞县(今宁波市)人,著名针灸家。幼好学,晓天文、乐律、兵法,善骑射。嘉靖时,考中武举人,官至总兵,因志愿未遂,愤然弃官归里,专究医术,治无不效,名声大振。武慨叹当时针灸取穴多误,乃铸男、妇、童子三铜人,累试其穴,推之人体,所取毫发不爽。



      著作

      《针灸聚英》4卷(1529)主要汇集了十六世纪以前十多种针灸医籍的理论与临床经验,结合作者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而成,是一部有重大学术价值的针灸学专著。另有《针灸节要》3卷(1537)、《痘科正宗》4卷、《射学指南》、《律吕辨》、《发挥直指》等书。



      学术内容

      1.秉崇《内》《难》,提倡针、灸、药三者得兼

高氏学识渊博,晚年专心医事,精研针灸,师宗《内》、《难》,旁究诸家,对《内经》、《难经》的针灸理论及针灸手法十分推崇,在这一观点基础上,高氏在针灸理论方面多以前代医家的言论与《内》、《难》理论相互印证,并加以评论,对促进和推动针灸学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明代,针灸发展转入低潮,而高武针对当时“活人之术止于药,故弃针与灸而莫之讲”的重药轻针轻灸思想,严厉批评只会用药,“非药饵所能愈,而必使夫刺者,则束手无策,自愧技穷”的倾向,指出“针灸药,皆为医家分内事”,“针灸药三者得兼,而后可与言医”,“针灸药因病而施者,医之良也”,医生只有技术全面,才能随时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2.遵古不泥古,首立“东垣针法”

      高氏十分遵崇前人的经验,在《针灸聚英》中他多次引用张仲景、李杲、滑伯寿、王洁古等医家的学术观点和针灸经验即是明证,对古人的经验既推崇倍至,又不固执拘泥。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对中医学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后人多重视其在基础理论和方药上的宝贵经验,却忽视了他造诣颇深的针灸学术思想。而高氏则十分重视李氏在针灸上的成就,并特立“东垣针法”于卷2之中。

      3.注重经脉经穴流注,首创腧穴主治归纳

      高氏摆脱了以往经脉腧穴以头面腹背分行,手足分经的排列形式,按经脉气血流注顺序把腧穴循经排列,加强了经络学说对针灸临床的重要指导作用,给后人学习针灸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使穴位的共性、特性得到充分显示,以指导临床治疗。

      4.重实践择善从,创子午流注纳子法

      高武注重实践,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如在取穴问题上,高氏强调因人而异,不苟同当时沿用的杖量法,并通过实例说明之。

高氏对何若愚创立的子午流注纳甲法提出了质疑,他根据临床经验,主张定时用穴,倡导子午流注纳子法。

原标题:高武
上一篇:杨继洲下一篇: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