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李佃贵 图片
李佃贵,男,1950年7月生,河北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中华名医协会名誉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管理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科研产业化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加拿大温哥华国际医疗合作项目中国专家组客座教授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河北省医师协会副会长;河北科技进步奖行业评审委员;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
1950年8月22日,李佃贵出生于河北省蔚县涧岔村一个普通人家。他自小聪慧,五六岁起就跟父亲学练书法,学认字。那时,李佃贵有位在公社卫生院上班的本家叔叔,整天背着出诊包去各村看病,在当地颇受尊崇。有一次李佃贵发烧,十几天不退,这位叔叔开了两剂中药,他吃后很快就好了,这让他从小就萌发了学医志向。
1966年,面临高考的李佃贵,赶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他继续求学的愿望化为泡影。当时县里举办中医培训班,李佃贵有幸参加了一年的培训,后在家乡公社卫生所从医。这段时间,他经常走村串户,积累了很多宝贵的临床知识。由于勤奋好学又热情善良,不久便成了当地的小名医。
1970年秋天,李佃贵的求学梦想终于成真。因各方面条件优秀,他被推荐到河北新医大(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学习。在校3年,他如饥似渴地从《黄帝内经》、《温病条辨》、《金匮要略》、《脾胃论》等古典医学典籍中汲取营养,很多中医经典著作的段落至今不忘;他孜孜不倦地学习中医的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科学等临床学科知识,结合以往的临床实践,不断总结心得和体会。后来在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实习期间,他潜心向各位名老中医学习并大胆实践,曾经为棉纺厂一对不育夫妇进行中药治疗,使他们生下了自己的宝宝。到宁河县医院实习的时候,他又幸遇解放前就已成名的中医,老师的言传身教,使他获益匪浅。他满怀热情与追求,期待一份契机与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1974年毕业时,李佃贵因理论和实践上的出类拔萃,得以留校工作,然后被分配到校属第三医院的党委办公室工作。在当时来说,这样的岗位令很多人垂涎,但他却坚持要求到临床一线,最后组织上同意他半天搞行政,半天出门诊。1976年唐山发生强烈地震,医大三院一下子接收了500多个重伤员。时间急,任务重,但却给了李佃贵施展身手的机会。很多截瘫病人大便不通,吃了他开的中药,很快收到疗效;不少骨折病人术后迁延难愈,服用了他配制的接骨散,伤口很快愈合。
1978年,李佃贵调到河北省中医院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的教学与医疗工作。他先是侧重胃病的研究,后来专攻肝胆病。1983年,担任河北省中医院副院长兼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主抓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986年他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中医副教授。1992年,任河北中医学院副院长兼教务处处长,主抓教学工作。1995年,任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主抓科研工作。1999年8月13日,李佃贵调任河北职工医学院党委书记,2000年兼任院长。上任伊始,他组织制定了学院十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办学思路和发展目标,并紧紧抓住全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时机,推出了“一扩、二增、三提高、四改善”的改革举措。一扩,即扩大办学规模。二增,即增加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提高,即提高办学层次、教学质量和整体素质。四改善,即改善办学条件、教职工待遇、校园环境和校风校纪。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有了翻天覆的变化,2002年《河北日报》以《河北职工医学院步入稳定发展快车道》为题报道了学校的改革成就,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河北省党建先进单位和教育质量A类学校。
2005年,李佃贵调任河北医科大学副书记、副校长(正校级)兼河北省中医院院长,针对存在的问题,首先确立了“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办院方针和“以病人为中心、以诚信为基石、以质量为生命、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目的”的经营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他带领班子成员,突出“和谐•发展”主题,狠抓内涵建设,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优势,涌现出一批具有独到疗效的特色科室,其中脾胃病科(消化内科)、针灸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脾胃病科、针灸科、肾病内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先后被省中药管理局确定为河北省重点中医专科。医院业务收入每年以15%-20%的速度稳步增长,床位使用率达到100%。2007年兼任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2008年兼河北省胃肠病研究所所长。经他多方奔走,医院争取到省政府和国家中医药局资金支持,兴建了高16层,面积为3.6万m2的新门诊医技楼,已于2011年6月投入使用,开创了各项工作的崭新局面,实现了医院的跨越式发展,凸显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2011年11月任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
李教授深爱中医事业,尤其重视中医的临床工作,他曾说中医的根本在临床,临床是中医理论创新的源头,也是验证中医理论的唯一法宝。他躬耕临床近五十年,在脾胃、肝胆疾病的中医治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不仅继承了古代医籍中关于脾胃病基础理论的论述和观点,而且还深入研究了现代环境对疾病变化的影响,注重中医理论的创新。精选中药组方,成功研制了康胃丸、珍黄丹、利胆化石丹等多个中成药制剂,经李佃贵治疗过的脾胃、肝胆病人达十万人之多,大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同时,作为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的李佃贵,是一名言传身教的医德典范,始终把“医乃仁术”作为信条。从医40余年,不管事务多繁忙,每周的出诊、查房都不会落下。在他眼里,患者是值得同情的弱势群体,也是医者最好的老师,是医者的衣食父母。他认为对待病人应无尊卑贵贱之分,无老幼妍媸之别,应事事处处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他常常会做慷慨解囊、替病人垫付药费之事,他认为尽其职责使病患康复是他最欣慰的,只要病人能够康复,一封表扬信,一面锦旗,便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李佃贵教授1965 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经多年的临床探索,首创“浊毒学说”,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打破了“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从医50余年,临床治疗患者10万人以上。先后承担省部级等科研课题30余项,荣获各类科技奖30余项。其中: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4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指导撰写论文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0余篇;是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主编中医高等院校教材10余部,及其他医学著作40余部;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获批国家专利2项,研制临床制剂10余种;浊毒内蕴证已作为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中的一个独立证候,制定的诊疗方案在全省推广应用。以浊毒理论为基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浊毒证重点研究室和河北省浊毒证重点实验室等相继成立;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被评为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
在临床治疗之外,李佃贵还精通中药组方,他根据所创的“浊毒学说”,独创“化浊解毒四步疗法”,确立了“化浊解毒”等17种治法,精选红景天、绞股蓝、白花蛇舌草、薏苡仁、枳实等,相关有效中药组方,研制成康胃胶囊还研制了复肝丹、珍黄丹、利胆化石丹等多个中成药制剂,在治疗乙肝、肝硬化、胆结石等多种肝胆疾病方面均达到了国内的先进水平。
浊毒理论首先从内科脾胃病治疗研究中总结而来的,而如今已广泛用于指导内科多种常见疾病如慢性肝病、心脑血管病、肾炎肾病、尿毒症、风湿免疫病以及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均取得明显疗效。截至目前,以浊毒理论为指导的临床报道多达数百篇,涉及到多科多系统40余种疾病。可以预见,随着浊毒理论的日趋系统和完善,必将会对人们的养生保健和疾病诊疗产生更大的作用。
李佃贵说:“目前浊毒理论已经得到了中医药行业内老专家们的认可,西医医生也很认同。我希望浊毒理论不仅指导河北省中医院的临床工作,还能推广到全国,供广大中医大夫们参考应用。下一步,我们还将进行开发性研究,最终研制出一种适用于浊毒证的中成药,方便患者服用。”李佃贵教授的“浊毒理论”以其严谨的理论结构和良好的临床疗效,引起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重视。2008年,我国首家国家级浊毒证研究室——慢性胃炎浊毒证研究室获批成立,此后以“浊毒理论”为指导的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相继被评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河北省浊毒证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中医药肝纤维化浊毒证重点研究室、河北省中医药溃疡性结肠炎重点浊毒证研究室也相继获批成立。2014年,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浊毒证专业委员会成立,为全省乃至全国浊毒理论的研究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
他共主编了《中医学》等11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先后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数百篇极具价值的科研论文,此外还编撰了《实用中医肝胆学》等29部医学专着。《实用中医肝胆学》针对中医肝胆学的范畴、渊源、发展以及临床常见的发病机理、诊断方法、辨证施治等各类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刻地阐述,大胆打破了传统理论界限,提出诸多新理论、新观点,丰富了中医肝胆病学的内容,在国内外均属首创。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李佃贵在总结数以万计的脾胃肝胆病患者的诊疗经验时,发现许多患者虽然患病不一,但是其舌象、脉象及一些体征都很相似,其病机黏腻秽浊、毒人至深,且都迁延不愈,易生癌变。而遍览中医典籍,尚无系统的论述,且用传统的治法效果欠佳,不只见于肝胆脾胃病,其他各科疾病也可见于此证,只要辨证准确,施以化浊解毒之法,临床许多疑难杂症均可获得满意疗效,数以万计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一些海外的患者都慕名前来就诊。
浊毒理论的创建,源于李教授30年前的一件小事,那时他与一位患有慢支的老人同住在一间简陋的宿舍里,由于老人行动不便,就往床边放了一个垃圾桶,痰液、剩饭…等诸多的不洁之物都放入了这个垃圾桶,到了夏天,苍蝇、臭虫、蟑螂、蚊子丛生,灭了苍蝇、还有蚊子、灭了蚊子、还有臭虫、蟑螂,此消彼长,痛苦不堪。后来这位老人因家中有事辞职回家了,李佃贵便把垃圾桶清理了出去,从此,苍蝇、臭虫、蟑螂、蚊子少了许多。善于思考的李佃贵从中得到了启发——这个垃圾桶如同人体内浊毒,是致病之源。
而苍蝇、臭虫、蟑螂、蚊子如细菌、病毒,是标。不是苍蝇细菌、病毒制造了垃圾浊毒,而是垃圾浊毒产生了苍 蝇细菌、病毒。得到健康的关键是清除垃圾浊毒 ,而不是单纯的消灭苍蝇。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浊毒是内因,疾病是外因。浊毒不除,百病自生。治病必求其本,化浊解毒,清除体内的垃圾才是治本之法!此后,他遍阅古籍,并验之于临床,使得浊毒理论从无到有,并逐渐充实和完善起来,如今浊毒理论不但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许多患者也对李教授的浊毒理论深信不疑,奔走相传。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是指胃黏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胃的固有腺体数目减少甚至消失,黏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增生和异型增生。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此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病变,癌变率高达10-40。
西医目前无特效的治疗办法,且认为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李佃贵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参阅古今典籍,创造性地提出了“浊毒理论”,从浊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成功阻断和逆转了胃癌前病变,打破了长期以来认为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浊毒理论认为,慢性胃炎到胃癌前病变的发展、演变是一个多基因改变、多因素参与及多阶段发生的复杂过程。而浊毒则是一个重要的启动因子。浊毒粘滞致使胃络瘀滞,气不布津,不养经,胃失荣养,腺体萎缩久久不愈,终则发生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抓住了“浊毒”这一主病机,就抓住了慢性胃炎沿着经典途径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因此化浊解毒的治疗原则,是治疗慢性胃炎、逆转胃癌前病变必要的、基本的法则。50年来,李教授诊治了数以万计的胃癌前病变患者,有效率高达90以上,许多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人士都慕名前来求诊,并取得了满意疗效,李佃贵也因此被患者们尊称为胃癌前病变的克星,患者的保护神。
此外,“浊毒理论”还能应用于肝病,并且对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显着。根据肝脏的生理和病理特点,李佃贵总结了肝脏“最喜条达、最恶抑郁最喜疏降、最恶上亢最喜柔润、最恶燥热最喜涵养、最恶湿困”的基本特征,根据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证治疗,大胆的将“浊毒理论”运用到肝硬化的治疗中,确立了化浊解毒、软肝化坚法,将“化浊”作为治疗肝硬化的主要手段,疗效显著。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图为位于浙江省杭州 ...
中国茶叶博物馆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疗养院】解放军疗养院之一。
解放军疗养院
解放军医院中药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品种齐全的解放军 ...
解放军医院中药房
解放军总医院一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位于北京的解放军 ...
解放军总医院一角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解放军高原骆 ...
解放军高原骆驼医疗队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解放军卫生 ...
解放军卫生人员冰峰救护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特重武器伤 ...
特重武器上海的医学防护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特重武 ...
特重武器伤害防护的生物试验
【吴咸中工作照】吴咸中,辽宁新民人。 ...
吴咸中工作照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解放军卫生人员 ...
火箭发射场卫生保障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