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国药典》2015年版645、646页。
【处方】人工牛黄2.9g、菊花58.8g、白芷23.5g、栀子73.5g、黄柏14.7g、大黄117.7g、赤芍23.5g、薄荷44.1g、荆芥穗23.5g、川芎23.5g、黄连23.5g、黄芩73.5g、连翘73.5g、当归73.5g、地黄94.1g、甘草14.7g、冰片14.7g、桔梗23.5g、石膏117.7g。
【制法】以上十九味,大黄、冰片、人工牛黄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薄荷、荆芥穗、白芷、川芎、当归、菊花、连翘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备用;药渣与栀子等九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6(55℃)的稠膏,加入大黄粉,在80℃以下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用配研法加入人工牛黄、冰片,挥发油用乙醇溶解喷入,混匀,过筛,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黄色至深棕色的粉末;气香,味苦。
【药性分析】方中人工牛黄性凉,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清热解毒之佳品,故为君药。菊花、连翘凉散风热,清热解毒;荆芥穗、白芷解表散风,消肿止痛;薄荷疏风清热,利咽解毒,诸药均有发散火邪之能,有“火郁发之”之意,故为臣药。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栀子苦寒清热燥湿,解毒泻火,凉血消肿,能够清泻三焦实火;石膏清解阳明经实热火邪,赤芍、地黄、当归、川芎凉血活血,上行头部,祛风止痛;冰片疏散郁火,通关开窍,清利咽喉,聪耳明目,以助清上焦热邪,透发郁火,为佐药。桔梗轻清上浮,载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散风止痛之功。
【功效】清热泻火,散风止痛。
【主治】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
【注意】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规格】每粒装0.3g。
【贮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