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药用植物库 > 正文
羊耳菊(药用植物)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植物名羊耳菊

学名Duhaldea cappa (Buchanan-Hamilton ex D. Don) Pruski & Anderberg

别名八面风、白面风、壮牛浪、蜡毛香、白面猫子骨、白牛胆、山白芷、羊耳风、猪耳风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桔梗目

菊科

旋覆花族

旋覆花属

羊耳菊

植物形态

亚灌木。根状茎粗壮,多分枝。茎直立,高70-200厘米,粗壮,全部被污白色或浅褐色绢状或棉状密茸毛,上部或从中部起有分枝,全部有多少密生的叶;下部叶在花期脱落后留有被白色或污白色棉毛的腋芽。叶多少开展,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中部叶长10-16厘米,有长约0.5厘米的柄,上部叶渐小近无柄;全部叶基部圆形或近楔形,顶端钝或急尖,边缘有小尖头状细齿或浅齿,上面被基部疣状的密糙毛,沿中脉被较密的毛,下面被白色或污白色绢状厚茸毛;中脉和10-12对侧脉在下面高起,网脉明显。头状花序倒卵圆形,宽5-8毫米,多数密集于茎和枝端成聚伞圆锥花序;被绢状密茸毛。有线形的苞叶。总苞近钟形,长5-7毫米;总苞片约5层,线状披针形,外层较内层短3-4倍,顶端稍尖,外面被污白色或带褐色绢状茸毛。小花长4-5.5毫米;边缘的小花舌片短小,有3-4裂片,或无舌片而有4个退化雄蕊;中央的小花管状,上部有三角卵圆形裂片;冠毛污白色,约与管状花花冠同长,具20余个糙毛。瘦果长圆柱形,长约1.8毫米,被白色长绢毛。花期6-10月,果期8-12月。(《中国植物志》)

生境分布

广产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地。生于亚热带和热带的低山和亚高山的湿润或干燥丘陵地、荒地、灌丛或草地,在酸性土、砂土和粘土上都常见,海拔500-3200米。(《中国植物志》)

主要价植

此种全草或根供药用,有除痰定喘、活血调经及治跌打损伤等作用。在广西中兽医用治牛的痢疾。(《中国植物志》)

原标题:羊耳菊
词条标签:羊耳菊山白芷

  •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药用价值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