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药用植物库 > 正文
薄竹(药用植物)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秋、冬二季采收。主产于云南屏边、麻栗坡、西双版纳;广东宁东、阳江;广西等地。

植物名薄竹

拼音BaoZhu

学名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亚科竹亚科

超族簕竹超族

梨竹族

簩竹属

植物形态

竿高5-8米,直径2-3厘米;节间通直,长30-45厘米,上半部于幼嫩时被白色柔毛,老时毛落,并具硅质而使表面糙涩;分枝常于竿基部第三节上开始,近水平伸展。竿箨幼时紫红色,老时变枯黄色,其长度常为其节间的一半;箨鞘近呈梯形,背部初时被白色小刺毛,老时毛落具硅质而稍变糙涩,先端近截形或两侧向中央倾斜下凹;箨耳呈极狭的线形;箨舌高约1毫米,近全缘;箨片窄三角形,先端长渐尖,基底宽约为箨鞘先端宽的1/3,边缘在近先端部分内卷。叶鞘无毛,先端带紫红色;叶耳和鞘口繸毛俱缺;叶舌近截形,高约1毫米,近全缘;叶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5-26厘米,宽3-4.5厘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粗糙,次脉7-9对,小横脉明显,先端长渐尖,呈扭曲状而粗糙的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叶柄带紫红色,无毛,长约5毫米。花枝长35-40厘米,其节间纤细,无毛,长3-6厘米;次级分枝长5-10厘米,基部托以鞘状苞片,后者无毛,先端具芒状长尖头,基部抱茎。假小穗先端渐尖;先出叶作线状披针形,长6-8毫米,先端急尖或钝圆,两脊靠近,脊外的两边显著不等,脊上被纤毛,顶端密生柔毛成束;苞片卵状披针形乃至线状披针形,长7-11毫米,先端通常具芒尖或短尖头。小穗长达14毫米,先端渐尖;颖2片,呈卵状披针形乃至宽披针形,长7-9毫米,先端急尖而具锐利短尖头或钝圆形;不孕外稃卵状披针形,长10-11毫米,具15脉,背部中脊隆起;内稃长9-12毫米,具6脉,先端渐尖,顶具一束短毛;鳞被3,长0.5-2毫米,边缘微被纤毛,脉纹不明显,前方两片作倒披针形,先端钝,后方一片为近卵形,先端急尖;花药长4-9毫米,基部具不等长的2裂(其长可达1毫米);子房近棒状,花柱狭长,约与子房上端之棒状部分同长,柱头短,羽毛状。果实未见。(《中国植物志》)

生境分布

产云南的蒙自、屏边、金平等县,常生于海拔1500-25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灌木林中。(《中国植物志》)

原标题:薄竹
词条标签:薄竹天竺黄

  •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