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药用植物库 > 正文
猪毛蒿(药用植物)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主产陕西、山西、安徽。此外,…

植物名猪毛蒿

拼音ZhuMaoHao

学名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别名石茵陈、山茵陈、西茵陈、北茵陈、野,同蒿、白蒿、扫帚艾、土茵陈、东北茵陈蒿、滨蒿、白头蒿、香蒿、臭蒿、米蒿、棉蒿、沙蒿、白毛蒿、灰毛蒿、毛滨蒿、黄蒿、小白蒿、迎春蒿、黄毛蒿、白茵陈、白青蒿、毛毛蒿、绒蒿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桔梗目

菊科

亚科管状花亚科

春黄菊族

亚族菊亚族

蒿属

亚属龙蒿亚属

龙蒿组

猪毛蒿系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或近一、二年生草本;植株有浓烈的香气。主根单一,狭纺锤形、垂直,半木质或木质化;根状茎粗短,直立,半木质或木质,常有细的营养枝,枝上密生叶。茎通常单生,稀2-3枚,高40-90(-130)厘米,红褐色或褐色,有纵纹;常自下部开始分枝,枝长10-20厘米或更长,下部分枝开展,上部枝多斜上展;茎、枝幼时被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以后脱落。基生叶与营养枝叶两面被灰白色绢质柔毛。叶近圆形、长卵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具长柄,花期叶凋谢;茎下部叶初时两面密被灰白色或灰黄色略带绢质的短柔毛,后毛脱落,叶长卵形或椭圆形,长1.5-3.5厘米,宽1-3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3-4枚,再次羽状全裂,每侧具小裂片1-2枚,小裂片狭线形,长3-5毫米,宽0.2-1毫米,不再分裂或具1-2枚小裂齿,叶柄长2-4厘米;中部叶初时两面被短柔毛,后脱落,叶长圆形或长卵形,长1-2厘米,宽0.5-1.5厘米,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具裂片2-3枚,不分裂或再3全裂,小裂片丝线形或为毛发状,长4-8毫米,宽0.2-0.3(-0.5 )毫米,多少弯曲;茎上部叶与分枝上叶及苞片叶3-5 全裂或不分裂。头状花序近球形,稀近卵球形,极多数,直径1-1.5(-2)毫米,具极短梗或无梗,基部有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偏向外侧生长,并排成复总状或复穗状花序,而在茎上再组成大型、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草质、卵形,背面绿色、无毛,边缘膜质,中、内层总苞片长卵形或椭圆形,半膜质;花序托小,凸起;雌花5-7朵,花冠狭圆锥状或狭管状,冠檐具2裂齿,花柱线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两性花4-10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花柱短,先端膨大,2裂,不叉开,退化子房不明显。瘦果倒卵形或长圆形,褐色。花果期7-10月。(《中国植物志》)

生境分布

遍及全国,东部、南部省区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旷野、路旁等,西北省区分布在中、低海拔至2800米的地区。西南省区最高分布到3800(-4000)米地区,在半干旱或半温润地区的山坡、林缘、路旁、草原、黄土高原、荒漠边缘地区都有,局部地区构成植物群落的优势种。为欧、亚大陆温带与亚热带地区广布种。朝鲜、日本、伊朗、土耳其、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苏联及欧洲东部和中部各国都有。(《中国植物志》)

主要价植

基生叶、幼苗及幼叶等入药,民间称“土茵陈”,化学成分、功用等与“茵陈蒿”同。据考证:古本草书如《政和本草》、《本草纲目》等书中称“北茵陈”、“山茵陈”、“西茵陈”及“石茵陈”等可能都是本种。亦作青蒿(即黄花蒿)的代用品。(《中国植物志》)

原标题:猪毛蒿
词条标签:猪毛蒿茵陈

  •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药用价值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