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药用植物库 > 正文
紫菀(药用植物)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紫菀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的干燥根及根茎。栽培紫菀以安徽毫县最早,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后来河北安国种植,产量最大。目前,全国药用紫菀主要来源为家种,河北的安国、定县、蠡县、望都、深泽、晋县、无极、安平、内丘、宁晋、沙河、永年;安徽的毫县、涡阳、…

植物名紫菀

拼音ZiWan

学名Aster tataricus L. f.

别名青牛舌头花、山白菜、驴夹板菜、驴耳朵菜、青菀、还魂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桔梗目

菊科

亚科管状花亚科

紫菀族

紫菀属

紫菀组

大花系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斜升。茎直立,高40-50厘米,粗壮,基部有纤维状枯叶残片且常有不定根,有棱及沟,被疏粗毛,有疏生的叶。基部叶在花期枯落,长圆状或椭圆状匙形,下半部渐狭成长柄,连柄长20-50厘米,宽3-13厘米,顶端尖或渐尖,边缘有具小尖头的圆齿或浅齿。下部叶匙状长圆形,常较小,下部渐狭或急狭成具宽翅的柄,渐尖,边缘除顶部外有密锯齿;中部叶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无柄,全缘或有浅齿,上部叶狭小;全部叶厚纸质,上面被短糙毛,下面被稍疏的但沿脉被较密的短粗毛;中脉粗壮,与5-10对侧. 脉在下面突起,网脉明显。头状花序多数,径2.5-4.5厘米,在茎和枝端排列成复伞房状;花序梗长,有线形苞叶。总苞半球形,长7-9毫米,径10-25毫米;总苞片3层,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尖或圆形,外层长3-4毫米,宽1毫米,全部或上部草质,被密短毛,内层长达8毫米,宽达1.5毫米,边缘宽膜质且带紫红色,有草质中脉。舌状花约20余个;管部长3毫米,舌片蓝紫色,长15-17毫米,宽2.5-3.5毫米,有4至多脉;管状花长6-7毫米且稍有毛,裂片长1.5毫米;花柱附片披针形,长0.5毫米。瘦果倒卵状长圆形,紫褐色,长2.5-3毫米,两面各有1或少有3脉,上部被疏粗毛。冠毛污白色或带红色,长6毫米,有多数不等长的糙毛。花期7-9月;果期8-10月。(《中国植物志》)

生境分布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及南部、山西、河北、河南西部(卢氏)、陕西及甘肃南部(临洮、成县等)。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及沼泽地,海拔400-2000米。(《中国植物志》)

主要价植

本种系紫菀正品,根药用主治慢性气管炎,止咳,化痰。(《中国植物志》)

原标题:紫菀
词条标签:紫菀

  •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药用价值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