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药用植物库 > 正文
金丝草(药用植物)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别 名】猫毛草、黄毛草。【识别特征】簇生草本。秆直立,纤细。叶 扁平、线状披针形,先端渐 尖,两面和边缘多少被毛。花 穗状花序单生于主秆和分枝顶端,密生金 黄色的柔毛长芒。果 颖果褐色,光亮,纺锤形。 【生长环境】生于墙隙、山坡和潮湿田野。 【药 用】全草。甘、淡…

植物名金丝草

拼音JinSiCao

学名Pogonatherum crinitum (Thunb.) Kunth

别名笔子草、金丝茅、黄毛草、牛母草、笔子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亚科黍亚科

高粱族

亚族甘蔗亚族

金发草属

植物形态

秆丛生,直立或基部稍倾斜,高10-30厘米,径0.5-0.8毫米,具纵条纹,粗糙,通常3-7节,少可在10节以上,节上被白色髯毛,少分枝。叶鞘短于或长于节间,向上部渐狭,稍不抱茎,边缘薄纸质,除鞘口或边缘被细毛外,余均无毛,有时下部的叶鞘被短毛;叶舌短,纤毛状;叶片线形,扁平,稀内卷或对折,长1.5-5厘米,宽1-4毫米,顶端渐尖,基部为叶鞘顶宽的1/3,两面均被微毛而粗糙。穗形总状花序单生于秆顶,长1.5-3厘米(芒除外),宽约1毫米,细弱而微弯曲,乳黄色;总状花序轴节间与小穗柄均压扁,长为无柄小穗的1/3-2/3,两侧具长短不一的纤毛;无柄小穗长不及2毫米,含1两性花,基盘的毛长约与小穗等长或稍长;第一颖背腹扁平,长约1.5毫米,先端截平,具流苏状纤毛,具不明显或明显的2脉,背面稍粗糙;第二颖与小穗等长,稍长于第一颖,舟形,具1脉而呈脊,沿脊粗糙,先端2裂,裂缘有纤毛,脉延伸成弯曲的芒,芒金黄色,长15-18毫米,粗糙;第一小花完全退化或仅存一外稃;第二小花外稃稍短于第一颖,先端2裂,裂片为稃体长的1/3,裂齿间伸出细弱而弯曲的芒,芒长18-24毫米,稍糙;内稃宽卵形,短于外稃,具2脉;雄蕊1枚,花药细小,长约1毫米;花柱自基部分离为2枚;柱头帚刷状,长约1毫米。颖果卵状长圆形,长约0.8毫米。有柄小穗与无柄小穗同形同性,但较小。花果期5-9月。(《中国植物志》)

生境分布

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诸省区;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田硬、山边、路旁、河、溪边、石缝瘠土或灌木下阴湿地。日本、中南半岛、印度等地也有分布。(《中国植物志》)

主要价植

本植物全株入药,有清凉散热,解毒、利尿通淋之药效。民间用其可治吐血、咳血、衄血、血崩等症,还可避瘴气、解瘴气,解诸药毒,对尿路感染、肾炎、水肿、糖尿病、黄胆型肝炎、感冒高热也有疗效。(《中国植物志》)

原标题:金丝草
词条标签:金丝草

  •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药用价值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