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药用植物库 > 正文
白花丹(药用植物)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白花丹为白花丹科植物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 Linn.的干燥茎、叶。夏、秋季采收,干燥。此植物在《唐本草》中已记载。1300多年来一直为民间常用药,用以治疗风湿跌打、筋骨疼痛、癣疥恶疮和蛇咬伤,并用以灭孑孓、蝇蛆。

植物名白花丹

拼音BaiHuaDan

学名Plumbago zeylanica Linn.

别名白花藤、乌面马、白花谢三娘、天山娘、一见不消、照药、耳丁藤、猛老虎、白花金丝岩陀、白花九股牛、白皂药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白花丹目

白花丹科

白花丹族

白花丹属

植物形态

常绿半灌木,高约1-3米,直立,多分枝;枝条开散或上端蔓状,常被明显钙质颗粒,除具腺外无毛。叶薄,通常长卵形,长(3)5-8(13)厘米,宽(1.8)2.5-4(7)厘米,先端渐尖,下部骤狭成钝或截形的基部而后渐狭成柄;叶柄基部无或有常为半圆形的耳。穗状花序通常含(3)25-70枚花;总花梗长5-15毫米;花轴长(2)3-8(15)厘米(结果时延长可达1倍),与总花梗皆有头状或具柄的腺;苞片长4-6(8)毫米,宽(1)1.5-2(2.5)毫米,狭长卵状三角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有尾尖;小苞长约2毫米,宽约0.5毫米,线形;花萼(开放的花)长10.5-11.5(结果时至13)毫米,萼筒中部直径约2毫米,先端有5枚三角形小裂片,几全长沿绿色部分着生具柄的腺;花冠白色或微带蓝白色,花冠筒长1.8-2.2厘米,中部直径约1.2-1.5毫米,冠檐直径约1.6-1.8厘米,裂片长约7毫米,宽约4毫米,倒卵形,先端具短尖;雄蕊约与花冠筒等长,花药长约2毫米,蓝色;子房椭圆形,有5棱,花柱无毛。蒴果长椭圆形,淡黄褐色;种子红褐色,长约7毫米,宽约1.5毫米,厚约0.6毫米,先端尖。花期10月至翌年3月。果期12月至翌年4月。(《中国植物志》)

生境分布

产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南部)、云南和四川(重庆、西昌);生于污秽阴湿处或半遮荫的地方。南亚和东南亚各国也有。(《中国植物志》)

主要价植

此植物在《唐本草》中已记载。1300多年来一直为民间常用药,用以治疗风湿跌打、筋骨疼痛、癣疥恶疮和蛇咬伤,并用以灭孑孓、蝇蛆。(《中国植物志》)

原标题:白花丹
词条标签:白花丹

  •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药用价值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