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药用植物库 > 正文
熊胆草(药用植物)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金龙胆草为菊科植物苦蒿Conyza blinii Lev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产于云南、四川及贵州。

植物名熊胆草

拼音XiongDanCao

学名Conyza blinii Levl.

别名苦蒿尖、苦龙胆、苦蒿、矮脚苦蒿、鱼胆草、细苦蒿、虎胆草、苦草、龙胆蒿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桔梗目

菊科

亚科管状花亚科

紫菀族

白酒草属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主根圆柱状,不分枝或稀分枝,有多数纤维状根。茎直立,高40-90(100) 厘米,基部径4-5毫米,有条纹,分枝或不分枝,全株被白色开展的长毛和密腺毛。叶密集,下部叶有柄,花期常枯萎;纸质,中部叶及上部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7.5(10)厘米,宽2.5-3(4)厘米,无柄,基部狭,全部叶羽状深裂,稀浅裂,裂片通常4-6对,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极偏斜,顶端稍尖,全缘或有疏齿,顶端的裂片大,倒卵状披针形,具疏齿,叶脉在背面明显,两面被长毛和密腺毛。头状花序径7-10毫米,在茎和枝端排成狭而短的圆锥状花序;花序梗短,密被开展的长毛及腺毛;总苞半球状钟形,长约6毫米,宽约10毫米;总苞片3-4层,绿色,线形,顶端渐尖,有白色膜质的边缘,背面被密长毛和腺毛,外层较短,长约3.5毫米,内层长6-7毫米,长于花盘,顶端常变红紫色,向外稍反折;花黄色,全部结实,外围的雌花极多数,花冠丝状,长2-2.5毫米,上部被疏微毛,长约为花柱的二分之一;中央约有40个两性花,花冠管状,长4-4.5毫米,檐部窄钟状,有5披针形裂片,管部上端被短微毛;花托半球形,中央明显凸起,两性花的窝孔较雌花的大,具齿缘。瘦果长圆形,长约1毫米,扁压,边缘脉状,两面被微毛;冠毛1层,污白色,糙毛状,稍长于花冠,基部连合成环。(《中国植物志》)

生境分布

产于云南(昆明、东川、弥渡、漾濞、思茅、蒙自)、四川(汉源、石棉、泸定、西昌)及贵州。常生长于海拔1800-2600米的山坡草地,荒地路旁或旷野。(《中国植物志》)

主要价植

全草供药用,有消炎止血,截疟之功效。(《中国植物志》)

原标题:熊胆草
词条标签:熊胆草金龙胆草

  •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药用价值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