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豆豉姜(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豆豉姜为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的根。9-10月采挖,晒干。产于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 中药名称豆豉姜

  •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LITSEAE CUBEBAE

  • 别 名木浆子根、澄茄根、木姜子根

  • 所属功效类温里药

  • 樟科

  • 分布区域产于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的根。(《中药大辞典》)

本品为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的干燥根。(《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版》)

分布产地

产于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9-10月采挖,晒干。(《中药大辞典》)

9-10月间挖取,洗净,晒干。(《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版》)

药材性状

根圆锥形。表面棕色,有皱纹及颗粒状突起。质轻泡,易折断,断面灰褐色,横切面有小孔(导管)。气香,味辛辣。(《中药大辞典》)

本品呈圆锥形,多切成不规则块,长3-8cm,宽3-5cm  ,厚0.5-2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纵皱和颗粒状突起,皮薄而脆,质轻泡,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数圈圆环,有刚可见众多针状小孔及放射状纹理。气香,味辛微辣。(《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版》)

性味归经

辛,温。(《中药大辞典》)

辛,温。归脾、胃经。(《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版》)

药材功效

祛风散寒除湿,理气通络止痛。(《中药大辞典》)

祛风除湿,温中散寒,行气活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版》)

药材主治

主治感冒头身疼痛,胃冷痛,腹痛吐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中药大辞典》)

用于感冒风寒,水肿脚气,风寒湿痹产后腹痛,血瘀痛经,气滞胃寒之脘腹胀满。(《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15-60g;或炖服;或泡酒服。外用:煎水洗。(《中药大辞典》)

10-15g。(《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版》)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置干燥处。(《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版》)

中药配伍

①治感冒头痛,风湿骨痛:木姜子根、茎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②治冷气痛,胸口痛:木姜子根、茴香虫(阴阳瓦上炕干),研末,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中药炮制

筛去灰屑碎末,洗净,晒干。(《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筛去灰屑碎末,洗净,晒干。(《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版》)

药理作用

抗血拴及对微循环的影响  给兔静注山鸡椒根(豆豉姜)注射液2g/kg能显著抑制血栓形成,抑制率为57.56。临床治疗脑血栓患者,可使脑电阻图出现波幅增高,上升时间缩短,上升角度增大,血管阻力指数下降。电镜观察,患者甲皱微循环管襻数目增多,微血管扩张,血流流态改善,管袢血流速度变为均匀,静脉血中圆型和树型血小板百分率增加,而扩人型和聚集型明显减少,表明该药能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18%-80%),改善微循环,并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对高聚集性血小板有解聚作用。(《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周身筋骨疼痛,发表,散风寒疹子,去膨胀,理气。
2.《南宁市药物志》:行气止痛,祛风湿,理筋骨。治胃冷痛,孕妇水肿,跌打宽筋。
3.《广西中药志》:治感冒。
4.《广东中药》:祛风散寒,息肝风,消肿。治风湿痹痛,筋骨无力,产后脚软,痰湿脚气。

原标题:豆豉姜
词条标签:山鸡椒豆豉姜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