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竹荪(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竹荪为鬼笔科真菌竹荪(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 ex pers.) Fisch.或短裙竹荪Dictyophora duplicata (Bosch) Fisch.的干燥子实体。从接种到出现子实体,需1年时间才能收获。当竹荪开伞,待菌裙下沿伸至菌托,孢子胶质将开始自溶时(子实体已成熟),即可采收。用手指握住菌托,将子实体轻轻扭动拔起,小心地放进篮子,切勿损坏菌裙,影响质量。竹荪子实体采得后,随即除去菌盖和菌托,不使黑褐色的孢子胶汁污染柄、裙。然后将子实体插到晒架的竹签上进行日晒或烘烤。竹荪产于江苏、安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短裙竹荪产于江苏、浙江、四川、贵州等地。

  • 中药名称竹荪

  • 中药学名(拉丁名)FRUCTIFICATIO DICTYOHPORAE

  • 别 名竹蓐、竹肉、竹菰

  • 所属功效类 补虚药

  • 鬼笔科

  • 分布区域竹荪产于江苏、安徽、福建、台湾

来源

本品为鬼笔科真菌竹荪、短裙竹荪的子实体。(《中药大辞典》)

本品为鬼笔科真菌竹荪(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 ex pers.) Fisch.或短裙竹荪Dictyophora duplicata (Bosch) Fisch.的干燥子实体。(《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

分布产地

竹荪产于江苏、安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短裙竹荪产于江苏、浙江、四川、贵州等地。

入药部位

藻、菌、地衣

采收加工

从接种到出现子实体,需1年时间才能收获。当竹荪开伞,待菌裙下沿伸至菌托,孢子胶质将开始自溶时(子实体已成熟),即可采收。用手指握住菌托,将子实体轻轻扭动拔起,小心地放进篮子,切勿损坏菌裙,影响质量。竹荪子实体采得后,随即除去菌盖和菌托,不使黑褐色的孢子胶汁污染柄、裙。然后将子实体插到晒架的竹签上进行日晒或烘烤。(《中药大辞典》)

夏、秋二季采收,随即除去菌盖和菌托,干燥。(《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

药材性状

竹荪:子实体压扁长条形,海绵状,长10-20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菌盖钟形,白色,有明显多角形网格,顶端平,具穿孔。菌裙从菌盖下垂达10cm以上,黄白色具多角形网眼,网眼直径0.5-1cm。菌柄压扁圆柱状,基部直径2-3cm,向上渐细,白色。菌托白色。体轻,质泡松,柔韧不易折断,断面中空,壁海绵状。气香,味淡。

短裙竹荪:子实体长条形,表面白色至黄白色。菌盖钟形,白色,顶端平,有穿孔。有明显的网眼。菌裙伞状,长3-5cm,黄白色,网眼圆形,直径1-4mm。菌柄白色,中部较粗,直径约3cm,向两端渐细。菌托灰色。体轻,质泡松,柔韧不易折断,断面中空,壁海绵状。气香,味淡。(《中药大辞典》)

竹荪、长裙竹荪:子实体为压扁长条形,长10-20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海绵状。菌裙长达10cm以上;黄白色具多角形网眼,网眼直径0.5-1cm。体轻,质泡松,柔韧不易折断,断面中空,壁海绵状。气香,味淡。

短裙竹笋:子实体长条形,长10-18cm。菌裙伞状,长3-5cm;黄白色,网眼圆形,直径1-4mm。(《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肝经。(《中药大辞典》)

甘,寒。归肺、肝经。(《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

药材功效

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中药大辞典》)

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

药材主治

主治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也用于抗肿瘤的辅助治疗。一般养食品。(《中药大辞典》)

用于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病,高血脂病。(《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中药大辞典》)

10-30g。(《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  竹荪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60%,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70%。从竹荪中分离得到1种甘露聚糖和2种水溶性葡聚糖,对小鼠移植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
2.促进有丝分裂作用  竹荪中提出了2种多糖(T-3-Ad和T-4-N)和1种结合多糖组分(T-2-A),具有明显的有丝分裂和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功能。(《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菌谱》:“生竹根,味极甘,当与笋通谱,而菌为北阮矣。”
2.《纲目》:“此即竹荪也。生朽竹根节上。状如木耳,红色。味如白树鸡,即此物也。惟苦竹生者有毒耳。”

原标题:竹荪
词条标签:竹荪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