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苦檀子(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苦檀子为豆科植物厚果崖豆藤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的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收。出去果皮,将种子晒干。产于云南、广西等地。

  • 中药名称苦檀子

  • 中药学名(拉丁名)Semen Millettiae Pachycarpae

  • 别 名土大风子、冲天子、苦蚕子

  • 所属功效类 杀虫止痒药

  • 豆科

  • 分布区域产于云南、广西等地。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厚果崖豆藤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的种子。(《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于云南、广西等地。

入药部位

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果实成熟后采收。出去果皮,将种子晒干。(《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种子扁圆而略呈肾形,着生在荚果两端的种子,一面圆形,另一面平截;居于荚果中间的种子,两面均平截;长约4cm,厚约3cm。表面红棕色至黑褐色,有光泽,或带有灰白色的薄膜,脐点位于中腰陷凹处。子叶2片,肥厚,角质样,易纵裂;近脐点周围有不规则的突起,使子叶纵裂而不平。气微,味淡而后带窜透性的麻感。
以皮红褐色、个大、无虫蛀者为好。(《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苦、辛,热,大毒。(《中药大辞典》)
味苦、辛,性热,大毒。(《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攻毒,消积,杀虫。(《中药大辞典》)
攻毒止痛,消积杀虫。(《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疥癣疮癞,痧气腹痛,小儿疳积。(《中药大辞典》)
主治疥癣疮癞,痧气腹痛,小儿疳积。(《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内服:研末或煅存性研末,0.9-1.5g;或磨汁。(《中华本草》)

用药禁忌

内服宜慎。过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出现呕吐,腹痛,眩晕,粘膜干燥,呼吸迫促,神志不清等症状。对神经先兴奋麻痹。(《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①治虫疮疥癣:苦檀子、花椒、苦参、藜芦、黄连、独脚莲。共研细末,调香油搽。(《四川中药志》1960年)
②治痧气痛:苦檀子果研末,每次0.9-1.5,,开水冲服。(《贵州民间药物》)
③治小儿疳积:苦檀子果(煅存性)1.5g。蒸鸡肝吃或磨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④治枪伤:苦檀子果适量,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草木便方》:“苦辛,有毒。”
2.《广西中药志》:“味苦,性寒,有剧毒。”
3.《贵州民间药物》:“性热,味苦、辛。”
4.《云南中草药》:“苦、辛,凉。”
5.《福建药物志》:“苦、辛,温。”
6.《草木便方》:“杀虫,攻毒。涂久䘌,洗搽疥、癣、疳、癞。”
7.《广西中药志》:“敷疮。”
8.《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虫疮。”
9.《贵州民间药物》:“解郁,除风邪,止痛。”
10.《云南中草药》:“拔异物。”
11.《贵州草药》:“止痛,消积,杀虫。治小儿疳积,腹痛时症,痧气痛。”
12.《广西中药志》:“有剧毒,严禁内服。”
13.《全国中草药汇编》:“毒性较大,常作外用,口服宜慎。”
14.《中国主要有毒植物》:“冲天子有毒部位,为种子和根。中毒症状:呕吐、腹痛,眩晕,粘膜干燥,呼吸迫促,失神,对神经先刺激而后麻痹。解酒方法:早起可考虑洗胃,给润滑保护剂;补充液体等对症治疗。”

原标题:苦檀子
词条标签:厚果崖豆藤苦檀子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