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毗黎勒(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毗黎勒为使君子科植物毗黎勒Terminalia bellirica (Gaertn.) Roxb.的果实。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产于云南。

  • 中药名称毗黎勒

  • 中药学名(拉丁名)Fructus Terminaliae Belliricae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止血药

  • 使君子科

  • 分布区域、产于云南。

来源

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毗黎勒Terminalia bellirica (Gaertn.) Roxb.的果实。(《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于云南。

采收加工

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果实卵形,长1.7-3.5cm,直径1.6-2.5cm。表面棕褐色,密棕色绒毛。较细腻,具五棱脊及不规则纵皱纹,基部有果柄殖痕。质坚硬,不易破碎。果肉厚1-2.5mm,暗棕色或浅绿黄色。果核淡棕黄色,质坚硬。种子1枚,种皮棕黄色,种仁黄白色,具油性。气微,味微苦,嚼之有豆腥气味。(《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味苦、微涩,性寒。(《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解毒利咽,止咳止痢,养血止血。(《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泻痢,痔疮出血,崩漏,病后体虚。(《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外用:适量,烧灰为末撒,或调涂。(《中华本草》)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果肉横切面:外果皮细胞1列,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切向排列,内含棕黄色物。外被非腺毛,非腺毛为2-3细胞,内含棕黄色物,中果皮为数十列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及棕色物,近外侧有数列具维管的索状组织,切向间断排列,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群,有周韧型维管束分布。
粉末特征:黄褐色。
①具维管的索状组织,长25-370μm,直径18-28μm,壁厚、木化。
②非腺毛易见,长60-160μm,为2-3细胞,内含棕黄色物。
③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10-54μm。
④石细胞类圆形、卵形或长方形,直径12-20(-65)μm,壁厚3-10μm,孔沟明显,具层纹。
⑤内果皮纤维长58-228μm,直径22-35μ,壁厚2-10μm,木化,孔沟明显。
⑥外种皮细胞具网纹。
⑦螺纹导管直径8-13μm。
⑧油滴类圆形或卵形,直径5-13μm。
⑨果皮细胞碎片的表面观。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1g,加水20ml,60℃水浴中加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氯化钠-明胶试液1-2滴,产生白色沉淀。(检查鞣质)

中药配伍

①治瘟疫热病初期或后期,劳累过度虚弱:诃子300g,毛诃子200g,余甘子240g。共研粗末,每服3-5g。每日3次,水煎服。(《中国民族药志》三果汤散)
②治大风头面,髭须脱落:毗黎勒烧灰,干掺患处。(《普济方》)

相关论述

1.《新修本草》:“味苦,寒,无毒。”
2.《海药本草》:“味苦带涩,微温。”
3.《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涩,平。”
4.《药性论》:“能温暖肠服,兼去一切冷气。蕃中人以此作浆甚热,能染须发,变黑色。”
5.《海药本草》:“主乌髭发;烧灰(治)干血效。”
6.《日华子》:“下气,止泻痢。”
7.《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调和诸病,收敛养血。用于各种热证,泻痢,黄水病(藏医病名,非黄水疮),肝胆病,病后虚弱。”
8.《中国民族药志》:“利尿,止痛,生津,止渴。治头痛,咽喉肿痛,慢性咳嗽,慢性腹泻,肠炎,痔疮流血,子宫出血。”

原标题:毗黎勒
词条标签:毗黎勒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