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见血飞(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见血飞为芸香科植物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var. spinifolium Rehder et E. H. Wilson的根或根皮。夏、秋季采收,挖根,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产于陕西、四川、贵州、湖北。

  • 中药名称见血飞

  •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Zanthoxyli Spinifolii

  • 别 名散血飞、黄椒、红三百棒

  • 所属功效类 祛风药

  • 芸香科

  • 分布区域产于陕西、四川、贵州、湖北。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var. spinifolium Rehder et E. H. Wilson的根或根皮。(《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于陕西、四川、贵州、湖北。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挖根,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根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一,直径0.8-3cm。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具浅纵沟,色较深。质坚硬,折断时栓皮易碎,外侧黄棕色,内侧橙黄色;横断面皮部深棕色,木部淡黄色。气特异,味微苦,麻舌。(《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味辛、微苦,性温。(《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祛风散寒,散瘀定通,止血生肌。(《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风寒湿痹,风寒咳嗽,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撒。(《中华本草》)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细胞近方形或长方形,多数径向延长,排列整齐。皮层和韧皮部散有石细胞和纤维束,并有油细胞,数个成群散在;韧皮纤维和晶纤维单个或数个成束,与颓废组织伴存;薄壁细胞内含橙皮甙结晶。导管小而密,单个或2-5个相连,多数径向排列。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冷浸过夜,回收甲醇至成2ml作供试品溶液。另取木兰花碱,以甲醇溶解成每1ml含1mg的对照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各约10μl点于同一硅胶H0.3%CMC板上,以氯仿-甲醇-氨水(15:4:1)展开,展距1.2cm。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蓝色斑点,喷雾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橙红色。(《中华本草》)

中药配伍

①治风寒咳嗽:黄椒9-15g。煨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跌打损伤:见血飞9g,月月红根6g,牛膝9g。共研末服,以酒为引。如系头部损伤,加羌活6g,藁本6g。(《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黄椒30g,泡酒服。或加大风藤、大血藤、小血藤各15g,泡酒服。
④治刀伤出血:黄椒适量,捣绒,外敷患处。(3-4方出自《贵州草药》)
⑤治大吐血:见血飞15g,地柏枝15g,烧纸半张。混合,开水吞服。(《贵阳民间药草》)
⑥治大便秘结:见血飞根9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⑦治毒疮,提脓生肌:见血飞根皮3g,雄黄3g,冰片1.5g。研成细末混合,麻油调搽。或将见血飞根皮刮成细末,撒于膏药上,贴疮。(《贵阳民间药草》)

相关论述

1.《贵阳民间药草》:“辛、苦,温。无毒。”
2.《贵州草药》:“性温,味辛。”
3.《陕西中草药》:“味涩、辛,性平。”
4.《贵阳民间药草》:“行血,活血,止血,生肌。”
5.《贵州草药》:“祛风散寒。”
6.《陕西中草药》:“舒筋活血,消肿镇痛。主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瘀血肿痛。”

原标题:见血飞
词条标签:刺异叶花椒见血飞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