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鸡油菌(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鸡油菌为鸡油菌科真菌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Fr.的子实体。秋季采收,采后去泥土杂质,洗净。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 中药名称鸡油菌

  • 中药学名(拉丁名)Fructificatio Cantharelli Cibarii

  • 别 名黄菌,杏菌,鸡蛋黄菌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鸡油菌科

  • 分布区域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来源

本品为鸡油菌科真菌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Fr.的子实体。(《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入药部位

藻、菌、地衣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采后去泥土杂质,洗净。(《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子实体肉质,呈喇叭形,杏黄色或蛋黄色。菌盖直径3-9cm,边缘波状或瓣裂,内卷。菌肉蛋黄色。菌褶窄而厚,交织面网棱状,并下延至柄部。菌柄杏黄色,长2-8cm,直径0.5-1.8cm,光滑,内实。气微,味淡。(《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肝经。(《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明目,润燥,益肠胃。(《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夜盲症,结膜炎,皮肤干燥。(《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中华本草》)

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味甘,性温、平。”

2.《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寒。”

3.《滇南本草》:“温中健胃。”

4.《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目,利肺,益肠胃。经常食用此菌可以预防视力失常,眼结膜炎,夜盲,皮肤干燥,粘膜失去分泌能力。可抵御某些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疾病。”

5.论鸡油菌用前须炮炙及验毒:兰茂:“(黄菌)虽能温中键胃,但湿气居多,食之往往今人气胀,欲食者,须以姜同炙之,方能解其湿气。世人多以大蒜同煮,以为有毒蒜黑,不知蒜见毐朱必即黑,姜见毒则必黑,何若以姜验之为愈也。”(《滇南本草》)

原标题:鸡油菌
词条标签:鸡油菌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