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黄颡鱼(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黄颡鱼为鮠科动物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的肉。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内脏,洗净,鲜用。主产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等流域。

  • 中药名称黄颡鱼

  • 中药学名(拉丁名)Pseudobagrus fulvidraco

  • 别 名鲿,扬、黄颊鱼,黄鲿鱼,黄䱀,黄䰲,黄樱,黄骨鱼,黄刺鱼,河龙盾鮠,黄腊丁,黄鳍鱼,嘎呀子

  • 所属功效类利水渗湿药

  • 动物药

  • 分布区域主产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等

来源

本品为鮠科动物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的肉。(《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

主产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等流域。

入药部位

动物

采收加工

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内脏,洗净,鲜用。(《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

本品体长约20cm,表面裸露,光滑,无鳞。全体灰黄色,背部较浅,腹部鲜黄色,体侧有绿灰色的暗斑及灰褐色的切痕状斑点。头扁宽而平坦。眼小,侧上位,两眼之间有一纵沟。头部具四对须,上颌须长及胸鳍基部。背鳍两个、第1背鳍具强大锯齿形的硬棘,第2背鳍为脂鳍。胸鳍具1对强棘,棘的外缘有1对锯齿,内侧有强大锯齿。(《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

祛风利水,解毒敛疮。(《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

主治水气浮肿,小便不利,瘰疬,恶疮。(《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0-200g。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中华本草》)

用药禁忌

1.《日用本草》:“发风动气,发疮疥,病人尤忌食之。”

2.《饮食须知》:“反荆芥。”

中药配伍

1.治水气浮肿:黄颡三尾,绿豆一合,大蒜三瓣。水煮烂,去鱼食豆,以汁调商陆末一钱服。(《医林集要》)

2.治瘰疬不问破与未破:黄颡鱼破开,入菎麻子二三十个在肚内,以绵缚定,于厕坑内放,冬三月,春秋二月,夏一月。取出,洗净。用黄泥固济,文武火煨带性,烂研末,香油调数次。(《普济方》)

相关论述

1.《日用本草》:“甘,平,有小毒。”

2.《纲目》:“微毒。”

3.《东医宝鉴》:“无毒。”

4.《医林纂要·药性》:“甘、咸,平。”

5.《随息居饮食谱》:“甘,温。”

6.陶弘景:“醒酒。”(引自《纲目》)

7.《日用本草》:“祛风。”

8.《纲目》:“煮食,消水肿,利小便;烧灰,治瘰疬久溃不收敛及诸恶疮。”

9.《随息居饮食谱》:“发痘疮。”

10.《中国动物药》:“解毒。”

11.《纲目》:“陆玑云:鱼身燕头,颊骨正黄。鱼之有力能飞跃者。陆佃云:其胆春夏近下,秋冬近上。亦一异也。”

原标题:黄颡鱼
词条标签:黄颡鱼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