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薏苡根(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薏苡根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的干燥根。秋季收取米仁后,斩取根部,晒干。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 中药名称薏苡根

  •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COICIS

  • 别 名五谷根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禾本科

  • 分布区域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的干燥根。(《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分布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秋季收取米仁后,斩取根部,晒干。(《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根呈细条状,多弯曲,长可达20cm,粗约3mm,数条至10余条不等着生于一茎基上。表面黄褐色。质轻而疏松,手捏时微有弹性,气微,味微淡。(《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性味归经

甘、淡,微寒。(《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功效

清热,利湿,驱虫。(《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肺热咳嗽,肺脓疡。尿路结石,尿路感染,肝炎,蛔虫病。(《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用法用量

30-60g。(《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用药禁忌

孕妇禁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干燥阴凉处。(《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中药配伍

1.治黄疸如金:薏苡根,煎汤顿服。(《纲目》)
2.治黄疸,小便不利:薏苡根五钱至二两。洗净,杵烂绞汁,冲温红酒半杯,日服二次。或取根二两,茵陈一两,冰糖少许。酌加水煎服,日服三次。(《闽东本草》)
3.治血淋:薏苡根二钱,蒲公英一钱,猪鬃草一钱,杨柳根一钱。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4.治淋浊、崩带:薏苡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5.治蛔虫心痛:薏苡根一斤。切,水七升,煮三升,服之。(《梅师集验方》)
6.治风湿性节炎:薏苡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日二次,或代茶频服。
7.治脾胃虚弱,泄泻,消化不化:薏苡根一至二两。同猪肚一个炖服。
8.治小儿肺炎,发热喘热:薏苡根三至五钱。煎汤调蜜,日服三次。(⑥方以下出《闽东本草》)
9.治肾炎腰痛,小便涩痛:尿珠根、苛草根、海金沙藤。水煎服。(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
10.治牙齿风痛:薏苡根四两。水煮含漱,冷即易之。(《延年方》)
11.治夜盲:薏苡根和米泔水煮鸡肝食。(《湖南药物志》)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本经》:下三虫。
2.《补缺肘后方》:治卒心腹烦满,又胸胁痛欲死,锉薏苡根,浓煮取汁服。
3. 陶弘景:小儿病蛔虫,取根煮汁糜食之。
4.《滇南本草》:清利小便。治热淋疼痛,尿血,止血淋、玉茎疼痛,消水肿。
5.《本草蒙荃》:治肺痈。
6.《纲目》:捣汁和酒服,治黄疸。
7.《草木便方》:能消积聚症瘕,通利二便,行气血。治胸痞满,劳力内伤。
8.《分类草药性》:治疝气。
9.《浙江民间草药》:治白带。

传说渊源

       有一味中药叫“薏苡”,与一个叫“薏苡明珠”的成语有关,这个成语是指无端受人诽谤而蒙冤的意思。它来自一段历史故事:东汉名将马援(伏波将军)领兵到南疆打仗,军中士卒病者甚多。当地民间有种用薏苡治瘴的方法,用后果然疗效显著。马援平定南疆凯旋归来时,带回几车薏苡药种。谁知马援死后,朝中有人诬告他带回来的几车薏苡,是搜刮来的大量明珠。这一事件,朝野都认为是一宗冤案,故把它说是“薏苡之谤”。白居易也曾写有“薏苡谗忧马伏波”之诗句。

原标题:薏苡根
词条标签:薏苡薏苡根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