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球兰(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球兰为萝藦科植物球兰Hoya carnosa (L. f.) R. Br.的藤茎或叶。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

  • 中药名称球兰

  • 中药学名(拉丁名)HOYAE CARNOSAE HERBA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萝藦科

  • 分布区域、产于云南、广西、广东

来源

本品为萝藦科植物球兰Hoya carnosa (L. f.) R. Br.的干燥地上部分。(《广西瑶药质量标准第一卷》)

分布产地

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除去杂质,晒干。(《广西瑶药质量标准第一卷》)

药材性状

本品茎圆柱形,直径2~4mm;表面灰白色或棕黄色,具细纵棱,有时可见节上有气生根,质脆,易折断,断面深黄色,纤维性强,中空。叶对生,灰绿色或黄绿色,皱缩或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至卵圆状长圆形,长3~12cm,宽3.0~4.5cm,先端钝,基部宽楔形,全缘,无毛,侧脉不明显;薄革质,质脆。有时可见聚伞花序,腋生。气微,味苦涩。(《广西瑶药质量标准第一卷》)

性味归经

微苦,凉。归肺经。(《广西瑶药质量标准第一卷》)

药材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广西瑶药质量标准第一卷》)

药材主治

用于肺热咳嗽,扁挑体炎,急性睾丸炎,跌打肿痛,骨折,疮疖肿痛。(《广西瑶药质量标准第一卷》)

用法用量

6~15g,鲜品30~90g。外用适量。(《广西瑶药质量标准第一卷》)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广西瑶药质量标准第一卷》)

中药配伍

1.治痈肿初起: 球兰鲜叶1握,加红糖15g(如有红晕灼痛者,则改加冬蜜1小杯),捣烂,加热,贴于患处,日换2次。 (《福建民间草药》)
2.治产妇乳汁不通:球兰15g。水煎服或与猪肉煲服。(《广西民族药简编》)
3.治风湿关节痛:鲜球兰60-95g,猪脚1只。酌加酒水炖服。(《福建药物志》)
4.治睾丸炎: 鲜球兰叶60-90g。捣烂,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5.治疔: 鲜球兰叶,捣烂调蜜外敷。(《福建中草药》)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福建药物志》:“清热解毒,祛痰止咳。主治麻疹并发肺炎,鼻衄,乳腺炎。”
2.《贵州民间药物》:“补虚弱,催乳。”

原标题:球兰
词条标签:球兰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