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水蓼(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水蓼为蓼科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的地上部分。在播种当年7-8月花期,割起地上部分,铺地晒干或鲜用。主产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 中药名称水蓼

  •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POLYGONI HYDROPIPERIS

  • 别 名辣蓼草、药蓼子草、红蓼子草

  • 所属功效类化湿药

  • 蓼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的地上部分。(《中药大辞典》)

分布产地

主产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在播种当年7-8月花期,割起地上部分,铺地晒干或鲜用。(《中药大辞典》)

药材性状

茎圆柱形,有分枝,长30-70cm;表面灰绿色或棕红色,有细棱线,节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中空。叶互生,有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表面棕褐色,下表面褐绿色,两面有棕黑色斑点及细小的腺点;托叶鞘筒状,紫褐色,缘毛长1-3mm。总状穗状花序长4-10cm,花簇稀疏间断;花被淡绿色,5裂,密被腺点。气微,味辛。辣。(《中药大辞典》)

性味归经

辛、苦,平。归脾、胃、大肠经。(《中药大辞典》)

药材功效

行滞化湿,散瘀止血,祛风止痒,解毒。(《中药大辞典》)

药材主治

主治湿滞内阻,脘闷腹痛,泄泻,痢疾,小儿疳积,崩漏,血滞经闭,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痹痛,便血,外伤出血,皮肤瘙痒,湿疹,风疹,足癣,痈肿,毒蛇咬伤。(《中药大辞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煎水浸洗;或捣敷。(《中药大辞典》)

用药禁忌

1.《千金方》:“黄帝云:蓼食过多有毒,发心痛。和生鱼食之,令人脱气,阴核疼痛求死。妇人月事来,不用食蓼及蒜,喜为血淋、带下。二月勿食蓼,伤人肾。扁鹊云:蓼,久食令人寒热,损骨髓,杀丈夫阴气,少精”。
2.《本草拾遗》:“蓼齑食、生食,令气夺乏,令阴痿。”。

贮藏保存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中药大辞典》)

中药配伍

①治干霍乱不吐利,四肢烦,身冷汗出:水蓼(切)、香薷(择切)各二两。上二味,以水五盏,煎取三盏,去滓,分温三服。(《圣济总录》水蓼饮)
②治风寒太热:水蓼、淡竹叶、姜茅草,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水泻:红辣蓼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④治痢疾,肠炎:水辣蓼全草二两,水煎服,连服三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小儿疳积:水辣蓼全草五至六钱,麦芽四钱。水煎,早晚饭前二次分服,连服数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脚痛成疮:水蓼(锉)煮汤,令温热得所,频频淋洗,候疮干自安。(《经验方》)
⑦治阴发背,黑凹而不知痛者:鲜蓼草十斤(晒干,烧灰存性,淋灰汁熬膏于半碗听用),石灰一两。二味调匀,入磁罐收贮封固。如遇阴毒,将笔蘸点患处,不二次退透知痛,出黑水血尽,将膏药贴之。(《外科启玄》蓼草膏)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切段,干燥。(《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别录》:蓼叶,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
2.《唐本草》:主被蛇伤: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水煮渍脚捋之,消脚气肿。
3.《本草抬遗》:蓼叶,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又霍乱转筋,多取煮汤及热捋脚;叶捣敷狐刺疮;亦主小儿头疮。
4.《纲目》:杀虫。
5.《本草求原》:洗湿热癞,擦癣。
6.《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通筋骨。
7.《岭南采药录》:敷跌打,洗疮疥,土痒消肿。
8.《重庆草药》:治巴骨流痰,跌打损伤。
9.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利湿消滞,杀虫止痒。治菌痢,肠炎,风湿痛,皮肤湿疹。
10.《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利尿,行气,止痢。

原标题:水蓼
词条标签:水蓼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