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芭蕉根(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芭蕉根为芭蕉科植物芭蕉Musa basjoo Sieb. et Zucc.的根茎。全年均可采挖,晒干或鲜用。产秦岭淮河以南。

  • 中药名称芭蕉根

  • 中药学名(拉丁名)RHIZOMA MUSAE

  • 别 名芭蕉头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芭蕉科

  • 分布区域产秦岭淮河以南。

来源

本品为芭蕉科植物芭蕉Musa basjoo Sieb. et Zucc.的根茎。(《中华本草》)
本品为芭蕉科植物芭蕉Musa basjoo Sieb. et Zucc.的干燥根茎。(《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

分布产地

秦岭淮河以南。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晒干或鲜用。(《中华本草》)
全年均可采收,除去须根及泥沙,切片晒干。(《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具棕色鳞片,直径10-20cm。切片不规则,表面棕黄色,凹凸不平,可见明显纤维束,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纤维状。气香,味淡。(《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

性味归经

甘,寒。归胃、脾、肝经。(《中华本草》)
甘,寒。归胃、脾、肝经。(《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

药材功效

清热解毒,止渴,利尿。(《中华本草》)
清热解毒,止渴利尿。(《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

药材主治

主治热病,烦闷,消渴,痈肿疔毒,丹毒,崩漏,淋浊,水肿,脚气。(《中华本草》)
用于风热头痛,水肿脚气,血淋,肌肤肿痛,丹毒。(《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或煎水含漱。(《中华本草》)
15-30g;或研末服用。(《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

用药禁忌

《本草用法研究》:“阳虚脾弱无实热者,忌用。”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

中药配伍

1.治疝气:芭蕉根15g,木通9g。煨水服。(《贵州草药》)
2.治胎动不安:(芭蕉)根60-90g。煮猪肉食。(《湖南药物志》)
3.治疔疮:芭蕉根、白菊花叶各30g。捣绒取汁,冲白糖水服;并取渣敷患处。(《贵州草药》)
4.治红崩,白带:芭蕉头250g,仙鹤草30g,瘦猪肉120g。炖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5.治头晕目眩,哮喘:芭蕉根30g,杜仲15g。煨水服。(《贵州草药》)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医林纂要▪药性》:“靖火,清金。”
2.《草药新纂》:“清血毒,治瘰疬。”
3.《本草从新》:“泻热解毒。治一切肿毒,发背欲死,赤游风疹,风热头痛,产后血胀,消渴饮水,天行热狂,血淋涩痛,疮口不合。”
4.《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治水肿脚气。”
5.《贵州民间方药集》:“通便秘。”
6.《湖南药物志》:“消肿,安胎。”
7.《药性切用》:“宽胀消痈。”
8.《贵州草药》:“止痛,平肝,定喘。”
9.《重庆堂随笔》:“解猪肉毒。”

原标题:芭蕉根
词条标签:芭蕉芭蕉根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