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小麦(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麦为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果实。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全国产麦区均有产。

  • 中药名称小麦

  • 中药学名(拉丁名)TRITICI AESTIVI FRUCTUS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 补虚药

  • 禾本科

  • 分布区域、全国产麦区均有产。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果实。(《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分布产地

全国产麦区均有产。

入药部位

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椭圆形,长5-7mm,直径3-3.5mm。表面浅黄棕色或黄色,腹面中央有一条纵沟,背面基部有一不明显的胚;顶端有黄白色柔毛。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甘。(《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性味归经

甘,凉。归心、脾、肾经。(《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药材功效

养心益肾,除热止渴。(《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脏躁,烦热,虚热消渴,脾虚泄痢,痈肿,外伤出血,水火烫伤。(《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用法用量

50-100g。外用适量,炒炭研末调敷。(《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白色,有黄棕色果皮小片。淀粉粒单粒为扁圆形、椭圆形或圆三角状,脐点十字状或短缝状;少数由多分粒组成复粒。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加碳酸钙2.5g,振摇1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加2%茚三酮的乙醇溶液数滴,置水浴上加热数分钟,溶液显蓝色。
2.取理化鉴别鉴别(1)滤液5ml,加稍过量的碱性酒石酸酮试液,加热数分钟,冷却,滤过,滤液加稀盐酸调pH至3,置水浴上煮沸10分钟,加氢氧化钠试液使呈中性,再加碱性酒石酸酮试液2ml,加热产生红棕色沉淀。
3.取本品细粉0.1g,加70%乙醇1ml,冷浸过夜,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果糖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α-萘酚试液(取10%的α-萘酚乙醇溶液与硫酸临用时按1:5的体积比缓缓混合均匀,即得),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中药配伍

1.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2.治消渴口干:小麦用炊作饭及煮粥食之。(《食医心镜》)
3.治滑痢肠胃不固:白面一斤,炒令焦黄,每日空心温水调(服)一匙头。(《饮膳正要》)
4.治内损吐血:飞罗面不计多少,微炒过,浓磨细墨一茶脚,调下二钱。(《产乳备要》)
5.治老人五淋,身热腹满:小麦一升,通草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饮之。(《养老奉亲书》)
6.治妇人乳痈不消:白面半斤,炒令黄色,醋煮为糊,涂于乳上。(《圣惠方》)
7.治金疮血出不止:生面干敷。(《葡氏经验方》)
8.治火燎成疮:炒面,入栀子仁末,和油调(涂)之。(《千金方》)
9.治汤火伤未成疮者:小麦炒黑为度,研为末,腻粉减半,油调涂之。(《经验方》)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别录》:“主除热,止燥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面消谷止痢。”
2.《本草拾遗》:“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3.《纲目》:“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灼伤。”“小麦面敷痈肿损伤,散血止痛。生食利大肠,水调服止鼻衄。吐血。”
4.《医林纂要▪药性》:“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
5.《本草再新》:“养心,益肾,和血,健脾。”

原标题:小麦
词条标签:普通小麦小麦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