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红药子(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别 名】赭魁、红药子、金花果、红孩儿。【识别特征】藤本。块茎卵形、球形或葫芦状,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 断面新鲜时红色,干后紫黑色,茎右旋。叶 单叶,茎下部互生,中部以上 对生,革质或近革质,长椭圆形至卵形,全缘,两面无毛,表面深绿色, 背面粉绿色。花 雄花序重穗状,常排列呈圆锥状花序,雌花外轮花被片较 内轮大。果 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状扁圆形。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路旁、河谷边的杂木林或灌木丛中。 【药 用】块茎。苦,凉。有小毒。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

  • 中药名称红药子

  • 中药学名(拉丁名)RHIZOMA DIOSCOREAE CIRRHOSAE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止血药

  • 薯蓣科

  • 分布区域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莨Dioscorea cirrhosa Lour.的干燥块茎。(《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采挖,洗净,切片,干燥。(《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圆形或长卵形片,直径1.5~10cm,厚0.2~0.7cm。外表面深褐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有点状突起的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具颗粒状突起,呈棕红色与黄色交错的纹理,有的可见明亮的星点。气微,味涩、苦。(《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

微苦、涩,凉。小毒。归胃、脾、膀胱、大肠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功效

活血,止血。(《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崩漏,产后出血,咯血,尿血,上消化道出血。(《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法用量

9~15g。(《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木栓层较厚,细胞壁微木化,皮层中有分泌细胞散在,长径54-102μm,内皮层细胞1列,切向扁小。维管束外韧型,稀疏散在。薄壁细胞中含鞣质、淀粉粒。淀粉粒卵圆形,长径14-20μm。

理化鉴别

取粉末5g,加水30ml振摇后,滤过。1.取滤液加1%明胶试液或1.5%咖啡因试液,均发生乳白色沉淀。(检查鞣质类).2.取滤液加1%三氯化铁试液,立即发生绿色反应。(栓查鞣质或酚类)。

中药配伍

①治产后腹痛:朱砂莲三钱。煮甜洒服。(《贵州民间方药集》)

②治月经不调:薯莨根加月季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咳血:朱砂莲、藕节各三钱,茅草根两钱。共炒焦,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④治关节痛:朱砂莲五钱。煎水兑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⑤治痢疾:薯莨根、甘草。研末,每次二钱,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血痢:朱砂莲二钱,青藤香、木姜子各一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⑦治泻水:朱砂莲二钱。加红糖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⑧治红崩:朱砂莲、红鸡冠花各三钱,百草霜一钱。研末,煮米酒服。(《贵州草药》)

⑨治疮疖:薯莨根、皂角刺、夏枯草各三钱。水煎服。

⑩治外伤出血:薯莨根晒干研末,外敷。

(11)治毒蛇咬伤:薯莨根磨醋外涂。(⑨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相关论述

1.《别录》:主心腹积聚,除三虫。

2.《药性考》:浸酒服,能活血。

3.《贵州民间方药集》:止痢疾。治产后腹痛,臌胀。又治哮喘。

4.《湖南药物志》:活血,补血,止痛,散气。治筋骨痛,关节炎腰痛,内伤吐血。

原标题:红药子
词条标签:薯莨

  • 来源来源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