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田基黄(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田基黄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y的全草。春、夏季开花时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主产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 中药名称田基黄

  •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HYPERICI JAPONICI

  • 别 名合掌草、跌水草、七寸金

  • 所属功效类利水渗湿药

  • 藤黄科(山竹子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

来源

本品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y的全草。(《中华本草》)
本品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y的干燥全草。(《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本品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y的干燥全草。(《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年版》)

分布产地

主产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春、夏季开花时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中华本草》)
春、夏二季花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晒干。(《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春、夏二季花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晒干。(《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年版》)

药材性状

全草长10-40cm。根须状,黄褐色。茎单一或基部分枝,光滑,具4棱,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无柄;完整叶片卵形或卵圆形,全缘,具细小透明腺点,基出脉3-5条。聚伞花序顶生,花小橙黄色。气无,味微苦。以色黄绿,带花者为佳。(《中华本草》)
本品为不规则小段,根须状,褐黄色。茎4棱,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质脆,断面中空。叶对生,无柄,全缘,具腺点,基出腺3-5条。聚伞花序,花小,橙黄色或黄色。无臭、味微苦。(《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本品长20-40cm。根须状,表面黄褐色。茎单一或基部分枝,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多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卵圆形,长0.4-1.6cm。全缘,具腺点。基出脉3-5条。无柄。聚伞花序顶生,花小,橙黄色,萼片、花瓣均为5片。气微,味微苦。(《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年版》)

性味归经

甘、微苦,凉。归肝、胆、大肠经。(《中华本草》)
苦、辛、平。(《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甘、微苦,微寒。归肝、脾经。(《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年版》)

药材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止痛。(《中华本草》)
清利湿热,散瘀消肿。(《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清热利湿,散瘀解毒。(《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年版》)

药材主治

主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肠痈,痈疖肿毒,乳蛾,口疮,目赤肿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中华本草》)
用于急、慢性肝炎,疮疖痈肿。(《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用于湿热黄疸、泄泻痢疾,毒蛇咬伤,疮疖痈肿。外伤积瘀肿痛。(《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年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大剂可用至90-12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中华本草》)
9-15g。(《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15-30g。(《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年版》)

贮藏保存

贮于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中华本草》)
置干燥处。(《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置干燥处。(《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年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茎横切面:表面为1列细胞。下皮厚角细胞在棱角处较多。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内皮层明显。维管束成环状排列,韧皮部较窄,有棕色分泌道散在。木质部宽广,由导管、木纤维组成,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数列成行。中央髓部大多中空。
叶片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均波状弯曲。气孔不等式。
叶片横切面;栅栏细胞1列,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中均有分泌腔、圆形、直径30-65μm。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提取3小时,甲醇提取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田基黄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酸乙酯—丙酮—水—冰醋酸(5:4: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年版》)

中药配伍

1.治肝炎:鲜地耳草、凤尾草各30g,红枣6枚。水煎服,每日2次。(《福建药物志》)
2.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地耳草30g,金钱草30g,蒲公英30g,板蓝根30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3.治肠炎:鲜地耳草45g,鲜凤尾草30g。水、酒各半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4.急性肾炎:鲜地耳草60g,红枣10枚,水煎服;或地耳草3-9g,研末,炒鸡蛋服。(《福建药物志》)
5.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地耳草、半边莲各15g,泽兰、青木香各9g,蒲公英30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泥沙,喷淋清水,润软,切成小段,干燥。(《中华本草》)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喷淋清水,切段,干燥。(《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除去杂质,切段。(《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年版》)

毒性

给小鼠每日灌胃10-100g/Kg,连续25d,在低剂量组可见闭目、安静等中枢抑制作用。100g/Kg连用16d也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中华本草》)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酒病,消肿胀,解蛊毒,敷大恶疮,理疳疮肿。”
2.《质问本草》:“涂火毒,消阳症结疽。
3.《分类草药性》:“解一切蛇虫毒,清火,止泄泻,刀伤用良。”

原标题:田基黄
词条标签:地耳草田基黄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