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乌韭(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别 名】金花草、乌韭、大金花草。【识别特征】根茎短而横走,密生赤褐色钻状结片。叶 叶柄白根状茎长 出,褐棕色。叶片三至四回羽状细裂,小裂片阔楔形,先端多少呈截 形,有不明显的小齿牙,或浅裂成2~3个小圆裂片。孢子 孢子囊群顶生,圆形。【生长环境】生于林下、路边或空旷处。 【药 用】全草。苦,寒。淸热解毒,利湿。

  • 中药名称乌韭

  •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SPHENOMERIS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陵齿蕨科(乌蕨)

  • 分布区域

来源

本品为鳞始蕨科植物乌蕨Sphenomeris chinensis (L.)Maxon的全草。(《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

入药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洗净泥沙,晒干或鲜用。(《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根茎横生,长25~60cm。密被赤褐色钻状鳞片。叶基生,三至四回羽状复叶,叶柄长达25cm,黄绿色,稍有光泽。下部羽片卵状披针形,斜展;小羽片矩圆形或披针形,末回裂片楔形,先端截形,有锯齿,基部楔形,下延。叶脉下面明显,孢子囊群顶生,每裂片1~2枚,囊群盖灰棕色,半圆形,宽与叶缘等长,向外开裂。气微,味微苦。(《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

性味归经

微苦,寒。归肝、肺、大肠经。(《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

药材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止血。(《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风热感冒,中暑发痧,泄泻,痢疾,白浊,白带,吐血,便血,尿血。(《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

用法用量

10~20g;或鲜品捣汁饮。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研末撒。(《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

原标题:乌韭
词条标签:乌蕨、乌韭、野鸡尾

  • 来源来源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