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山柰(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山柰为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主产于广西。

  • 中药名称山柰

  • 中药学名(拉丁名)KAEMPFERIAE RHIZOMA

  • 别 名三柰子、三赖、山辣

  • 所属功效类理气药

  • 姜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广西。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的干燥根茎。(《中国药典2020》)

分布产地

主产于广西。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冬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中国药典2020》)

药材性状

本品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横切片,直径1-2cm,厚0.3-0.5cm。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皱缩,有的有根痕或残存须根;切面类白色,粉性,常鼓凸。质脆,易折断。气香特异,味辛辣。(《中国药典2020》)

性味归经

辛,温。归胃经。(《中国药典2020》)

药材功效

行气温中,消食,止痛。(《中国药典2020》)

药材主治

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中国药典2020》)

用法用量

6-9g。(《中国药典2020》)

用药禁忌

阴虚血亏及胃有郁火者禁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中国药典2020》)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本品粉末类黄白色。淀粉粒众多,主为单粒,圆形、椭圆形或类三角形,多数扁平,直径5-30μ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油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0-130μm,壁较薄,胞腔内含浅黄绿色或浅紫红色油滴。螺纹导管直径18-37μm。色素块不规则形,黄色或黄棕色。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25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国药典2020》)

中药配伍

①治心腹冷痛:山柰、丁香、当归、甘草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濒湖集简方》)
②治一切牙痛:山柰子二钱(用面裹煨热),麝香半钱。为细末,每用三字,口噙温水,随牙痛处一边鼻内搐之,漱水吐去,便可。(《海上方》麝香一字散)
③治风虫牙痛:肥皂一个,去穰,内入三赖、甘松各三分,花椒、盐不拘多少,以塞肥皂满为度,用面包,炼红,取研为末,每日擦牙。(《摄生众妙方》)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未切片者,洗净,润软,切厚片,干燥。(《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本草正义》:山柰,李氏《纲目》称其辛温,谓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盖味辛温而气芳香,辟寒行气,因亦与砂仁、蔻仁诸物相近,故治疗亦约略似之。又谓治风虫牙痛,则亦专行阳明,可作引经药,用与甘松同,必非辛温之物,可以独治阳明风火。
2.《品汇精要》:辟秽气;为末擦牙,祛风止痛及牙宣口臭。
3.《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
4.《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5.《岭南采药录》:冶跌打伤,又能消肿。治骨哽,以之和赤芍、威灵仙等分,水煎服。

原标题:山柰
词条标签:山柰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