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黄药子(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干燥块茎。夏末至冬初采挖,洗净,趁鲜切片,干燥。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等地。

  • 中药名称黄药子

  • 中药学名(拉丁名)DIOSCOREAE BULBIFERAE RHIZOMA

  • 别 名黄药、黄药根、苦药子

  •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 薯蓣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等地。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干燥块茎。(《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干燥块茎。(《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版》)

分布产地

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夏末至冬初采挖,洗净,趁鲜切片,干燥。(《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秋季采收,除去须根及残留茎叶,洗净,切片,晒干。(《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版》)

药材性状

本品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厚片。外皮菲薄,棕黑色或灰褐色,切面淡黄色至棕黄色,密布颗粒状凸起的橙黄色麻点。质坚脆,易折断。气微,味苦。(《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本品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切片。外皮菲薄,棕黑色,有皱纹,具多数黄白色或棕黄色圆形微突起的须根痕。切面黄白色至黄棕色,平滑或呈颗粒状凹凸不平,密布多数橙黄色小点(维管束)。质坚脆,折断面黄白色或棕色,颗粒状。气微,味苦。(《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版》)

性味归经

苦,寒;有小毒。归肝、心经。(《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苦,寒;有毒。入肺、肝、心经。(《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版》)

药材功效

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版》)

药材主治

用于瘿瘤,疮痈肿毒,喉痹,血热吐血,衄血,咯血。(《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用于瘿瘤痰核,癥瘕痞块,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吐血,衄血,咯血,毒蛇咬伤。(《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版》)

用法用量

5-9g。研末服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10-15g。(《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版》)

用药禁忌

本品苦寒有毒,久服、多服可引起吐血、腹痛等消化道反应,不可过量久服。本品对肝脏有一定损害,故脾胃虚弱及肝功能损害者慎用。(《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不宜多服、久服。有肝脏疾患者慎服。(《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版》)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防蛀。(《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置干燥处,防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棕黄色或灰黄色。淀粉粒甚多,多为单粒,长圆形、扇状三角形、条形、卵圆形、不规则三角形,直径10-50μm,脐点点状、星状,位于较小一端,多数不明显。草酸钙针晶束常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50-117μm。石细胞淡黄色或黄棕色,多数单个散在,长卵圆形、卵圆形、近梭形、近菱形、不规则形,壁孔密集,孔沟明显,层纹可见。网纹导管和螺纹导管,直径约30μm。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4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药子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无水乙醇(1:20: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版》)

中药配伍

1.治吐血不止:黄药子(万州者)一两,捣碎,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热服。(《圣济总录》黄药汤)
2.治吐血:真蒲黄,黄药子等分。用生麻油调,以舌舐之。(《百一选方》)
3.治鼻衄不止:黄药子一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阿胶汤调下。良久,以新汲水调生面一匙投之。(《圣济总录》黄药散)
4.治疮:黄药子四两,为末,以冷水调敷疮上,干而旋敷之。(《简要济众方》)
5.治天泡水疮:黄药子末搽之。(《濒湖集简方》)
6.治缩脚肠痈,干黄独一两,煎服。不可多用。(《浙江民间草药》)
7.治缠喉风,颐颔肿及胸膈有痰,汤水不下者:黄药子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汤下。吐出顽痰。(《扁鹊心书》黄药子散)
8.治热病、毒气攻咽喉肿痛:黄药一两,地龙一两(微炙),马牙消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以蜜水调下一钱。(《圣惠方》)
9.治瘿气:黄药子一斤,浸洗净,酒一斗浸之。每日早晚常服一盏。忌一切毒物及不得喜怒。(《斗门方》)
10.降气治胃痛:黄药(炒过)、陈皮、苍术、金钱草各二钱,土青木香一钱五分。研粉服或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11.治鱼口,腰膝疼痛:黄独根五至八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12.治睾丸炎:黄独根三至五钱,猪瘦肉四两。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13.治扭伤:黄独根、七叶一枝花(均鲜用)各等量,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14.治腹泻:黄药子研末,每次一钱,开水吞服。(《贵州草药》)
15.治疝气、甲状腺肿、化脓性炎症:黄药子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16.治瘰疬:黄独鲜块茎二至三两,鸭蛋1枚。水煎,调些酒服。(《福建中草药》)
17.治百日咳。黄药子三至五钱。冰糖为引,水煎分三至五次服。(江西《草药手册》)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除去杂质,切片,干燥。(《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黄药根,解少阴之热,相火自不妄动而喉痹瘳矣。蛇犬咬毒,亦血分受热所伤故也。苦寒能凉血,得土气之厚者,又能解百毒也。
2.《本草汇言》:黄药子,解毒凉血最验,古人于外科、血证两方尝用。今入不复用者,因久服有脱发之虞,知其为凉血、散血阴矣。
3.《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
4.《纲目》: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5.《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原标题:黄药子
词条标签:黄独黄药子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