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红花(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 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主产于河南、四川、浙江等地,以四川、河南产量最大。

  • 中药名称红花

  • 中药学名(拉丁名)CARTHAMI FLOS

  • 别 名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

  • 所属功效类 活血化瘀药

  • 菊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河南、四川、浙江等地,以四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中国药典2020》)

分布产地

主产于河南、四川、浙江等地,以四川、河南产量最大。

入药部位

采收加工

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中国药典2020》)

药材性状

本品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中国药典2020》)

性味归经

辛,温。归心、肝经。(《中国药典2020》)

药材功效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中国药典2020》)

药材主治

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瘕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中国药典2020》)

用法用量

3-10g。(《中国药典2020》)

用药禁忌

孕妇慎用。(《中国药典2020》)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中国药典2020》)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橙黄色。花冠、花丝、柱头碎片多见,有长管状分泌细胞常位于导管旁,直径约至66μm,含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物。花冠裂片顶端表皮细胞外壁突起呈短绒毛状。柱头和花柱上部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形单细胞毛,先端尖或稍钝。花粉粒类圆形、椭圆形或橄榄形,直径约至60μm,具3个萌发孔,外壁有齿状突起。草酸钙方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直径2-6μm。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80%丙酮溶液5ml,密塞,振摇15分钟,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红花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水—甲醇(7:2:3:0.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国药典2020》)

中药配伍

①治女子经脉不通,如血膈者:好红花(细擘)、苏枋木(捶碎)、当归等分。细切,每用一两,以水一升半,先煎花、木:然后入酒一盏,并当归再煎,空心食前温服。(《朱氏集验医方》)
②治热病胎死:红花酒煮汁,饮二、三盏。(《妇人良方补遗》)
③治胎衣不下:红花酒煮汁,饮二、三盏。(《产乳集验方》)
④治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一两。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金匮要略》红蓝花酒)
⑤治一切肿:红蓝花,熟揉捣取汁服之。(《外台秘要方》)
⑥治喉痹壅塞不通者:红蓝花捣绞取汁一小升,服之,以差为度。如冬月无湿花,可浸干者浓绞取汁,如前服之。(《海上集验方》)
⑦治聤耳,累年脓水不绝,臭秽:红花一分,白矾一两(烧灰)。上件药,细研为末,每用少许,纳耳中。(《圣惠方》)
⑧治跌打及墙壁压伤:川麻一分,木香二分,红花三分,甘草四分。均生用,研末,黄酒送下。(《急救便方》)
⑨治褥疮:红花适量,泡酒外搽。(《云南中草药》)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将粘连块揉开,除去杂质。(《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道地性

怀药、 川药

相关论述

1.《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2.《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
3.《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
4.《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5.《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6.《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7.《本草衍义补遗》:红花,破留血,养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
8.《本草经疏》:红蓝花,乃行血之要药。其主产后血晕口噤者,缘恶血不下,逆上冲心,故神昏而晕及口噤,入心入肝,使恶血下行,则晕与口噤自止。腹内绞痛,由于恶血不尽,胎死腹中,非行血活血则不下;瘀行则血活,故能止绞痛,下死胎也。红蓝花本行血之药也,血晕解、留滞行,即止,过用能使血行不止而毙。
9.《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主胎产百病因血为患,或血烦血晕,神昏不语;或恶露抢心,脐腹绞痛;或沥浆难生,;或胞衣不落,子死腹中,是皆临产诸证,非红花不能治。若产后血晕、口噤指搦;或邪入血室,谵语发狂;或血闷内胀,僵仆如死,是皆产后诸证,非红花不能定。凡如经闭不通而寒热交作,或过期腹痛而紫黑淋漓,或跌扑损伤而气血瘀积,或疮疡痛痒而肿溃不安,是皆气血不和之证,非红花不能调。
10.《药品化义》:红花,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若多用三、四钱,则过于辛温,使血走散。同苏木逐瘀血,合肉桂通经闭,佐归、芍治遍身或胸腹血气刺痛,此其行导而活血也。若少用七、八分,以疏肝气,以助血海,大补血虚,此其调畅而和血也;若止用二、三分,入心以配心血,解散心经邪火,令血调和,此其滋养而生血也;分量多寡之义,岂浅鲜哉。

传说渊源

       宋代顾文荐《船窗夜话》载,新昌有一姓徐的妇女产后病危,家人请来名医陆日严诊治,待他赶到病人家,患者气已将绝,惟有胸膛微热,陆日严诊后考虑再三说:“此乃血闷之病,速购数十斤红花方可奏效。”他用大锅煮红花,沸腾后倒入三只木桶,取窗格放在木桶上,让病人躺在窗格上用药气熏之。药汤冷后再加温倒入桶中,如此反复,过了一会儿,病人僵硬的手指开始伸动。半天左右,病人渐渐苏醒,脱离了险境,家人不胜感激。

原标题:红花
词条标签:红花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