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资讯频道 > 时事资讯 > 正文

一家西医院的转型“蝶变”路

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发布时间:2018/5/11
导读:如果给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李瑞杰一个回到过去的机会,他还会选择回到2015年,再次见证该院挂牌成为三甲医院的时刻。 担任院长的9年里,他从天命之年步入耳顺之年。这家医院也从一家区属二级西医医 ...

如果给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李瑞杰一个回到过去的机会,他还会选择回到2015年,再次见证该院挂牌成为三甲医院的时刻。

 

担任院长的9年里,他从天命之年步入耳顺之年。这家医院也从一家区属二级西医医院转型成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完成了一场旧貌换新颜的蜕变。

 

著名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专家、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为医院题写的新院名,时刻提醒着李瑞杰,要走好中西医结合这条道路。

 

李瑞杰将这条转型升级之路,称为“蝶变”。2014年是他独挑转型大梁的第一年。也正是那一年,该院更名为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

 

成茧:顺势求变化

 

如今,中西医优势互补,已成为医学发展之大势,也为很多医院指明了发展的方向。2016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战略规划纲要,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从前医院年业务收入仅有1.1亿元。”李瑞杰说,“刚接手这家医院时,它的现状不容乐观。论便利,它无法与社区医院相比;论名气,又无法与三级综合性医院相抗衡,医护人员收入普遍不高,人才流失严重。”

 

那时的朝阳区第二医院已经走到了转型的分岔口。往上靠,面临着升级的巨大难题和挑战。往下沉,就要沉到基层,转成满足百姓需求的专科医院。

 

李瑞杰说:“出路在哪里,从我到医院的第一天,就没有停止过思考。”

 

“天下路很多,但实践教育我,不能没有中西医结合这条道路。”陈可冀院士一语点醒了李瑞杰。

 

他翻开北京市的地图, 以朝阳区第二医院为中心画一个圆,往东到通州,往南到方庄,往北到亚运村,这样大的范围里,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却寥寥无几,远远不能满足百姓的看病需求。“而本院的中医科门诊量每天多达500人次,几乎占医院门诊量的四分之一。”李瑞杰说。

 

审时度势之后,他做出了果断的选择: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幸运的是,很快,就等来了时机:朝阳区政府力图打造东部中西医结合的公共平台,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在朝阳区卫生计生委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合力推动下,向中西医结合医院转型,势在必行。

 

但他深知,求变,绝非易事。

 

破蛹:力推西学中

 

想转型,就不得不摸透医院的历史。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是一家具有80多年历史的老牌医院。2012年,它与朝阳区东坝医院资源整合,进一步扩大了规模和影响力。

 

李瑞杰说:“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本院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也沉积了众多痼疾。”

 

一所合格的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类人员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与这个标准相比,医院还相差甚远。李瑞杰决定打造一支专业的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要开拓新路,就必须斩断枷锁,脱掉束缚。在断腕的决心下,西学中培训班应运而生。

 

西学中,顾名思义,就是要让西医去学习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思维,融合中西医优势。破蛹之痛,每一名职工都深有体会。由于医院西医比例较大,打开“西学中”思想的匣子并不容易。

 

49岁的马丽荣是医院的老员工,作为内分泌科主任的她曾是一名地道的西医。对于中医的学习,起初她也十分被动。

 

但随着培训班的学习深入,她逐渐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学习,并且将中医思维运用于临床。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上,她改变了从前西医运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固化思维,尝试在糖尿病不同时期运用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和她一样,很多人的思想,也正在发生着改变。

 

“半路出家学习中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马丽荣说,每周一、二、四、五下午都会有‘西学中’培训,因出诊不能参加的医护人员还可通过周末的视频教学补课。

 

就这样,年轻人愿意学,中青年骨干积极学,老专家带头学,医院从上到下,形成了学习中医的良好氛围。另外,医院还多次组织西医医护人员“走出去”,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知名中医院参观学习。

 

一边从内部培训,一边着手引进中医人才,医院引进了国医大师金世元、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等全国一流专家、科室带头人,还有优秀的年轻硕博士,使该院中西医结合建设再上台阶。

 

蝶变:融合入佳境

 

打造“五型”医院和“六化”工程,是李瑞杰对如何在医院管理建设中体现中西医结合思想的凝练。

 

李瑞杰力求将该院建设成为具有“学习、融合、研究、服务、智慧”特点的“五型”医院。在他心中,“五型”医院绘制的是一幅中西医互相学习,中西医不断融合,在科研领域做深研究,在患者体验方面做好服务,在互联网技术方面恰当运用的医院蓝图。

 

“融合,是‘五型’医院最大的亮点。”李瑞杰认为,它不仅指中西医的融合,更是中医不同流派间的融合。

 

李瑞杰说:“医院提供的平台,就如同武侠大会一般,打破中医门派之别,开展学术沙龙。各种派别在这里展示所长,充分发挥中医优势。”

 

如果说“五型”医院的建设走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新路,那么,“六化”工程建设,就将中西医结合推向了一个高峰。

 

“六化”工程包括中西医结合临床岗位化,把符合发展需要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合理地安排在所需要的岗位上。建设项目化,立足科研项目,促进深度融合。服务团队化,以团队形式为病人提供服务。管理信息化,打造医院的信息系统平台。服务品牌特色化,以心血管、内分泌、骨科为特色学科,并逐步将妇科、肿瘤和消化内科等发展成重点学科。西学中培训实用化,将西学中的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无论怎样的转型,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百姓服务。百姓的口碑,是转型是否成功的标尺。

 

老丁是“老朝阳”了,朝阳区的一点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因为痛风,他选择了这所年轻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本来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这次的就诊经历却让他刮目相看。在医生中西医结合的方案治疗下,老丁的痛风症状大为好转,他不禁竖起大拇指。

 

新生: 形成中西医结合医疗圈

 

作为转型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探路者,李瑞杰还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带动朝阳区东部基层医院、二级医院共同发展,形成中西医结合医疗圈,更好地为百姓服务,是我的责任与义务。”李瑞杰说。

 

这道附加题,他已经开始作答。

 

李瑞杰认为,倘若一家医院跑在前面,其他医院落在后面,对于区域内老百姓的就诊来说,并无益处。于是,他打开了医院的大门,为提升区域医疗水平服务。

 

该院开始对东部的医生进行培训,免费接纳医生进修。同时,开放了医院资源的共享,其他医院因为条件限制不能做的检查可在这里进行。对于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医院定期派专家出诊,做健康教育。基层医院治不了的病可以转入这里治疗,治好后又转入基层康复。两级转诊,既打通了百姓看病的渠道,又将中医技术带到基层。

 

转型3年,升级甫定,摆在李瑞杰前面的,还有很多尚未完成的工作。以转型成功为起点,影响辐射更多的医院,推广中西医结合的模式,是他未来的期望。

 

李瑞杰知道,在这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他还将继续走下去。

 

不过这一次,他不再是独挑大梁。他的背后,站着认同这条发展道路的全院职工,在他的带领下,共同追求医者心中的“完美医学”。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爱看 不感兴趣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