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资讯频道 > 时事资讯 > 正文

两会观察 | 医患和谐需要成风化人

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发布时间:2017/3/15
导读:说心里话,医生是我见过最有耐心、最可爱的一群人。记得有一次跟着武清中医院老院长陈宝贵骑行下乡义诊,半天的义诊原本发了10个号,结果没排上号的村民们一个个簇拥着,张望着,不愿离去。一位患有反流性食道炎、 ...

说心里话,医生是我见过最有耐心、最可爱的一群人。记得有一次跟着武清中医院老院长陈宝贵骑行下乡义诊,半天的义诊原本发了10个号,结果没排上号的村民们一个个簇拥着,张望着,不愿离去。一位患有反流性食道炎、乳腺增生的女士直接急哭了,坐在临时诊室门口的台阶上不肯走。最后,陈大夫一直加到近30号。


一上午,我这个“小朋友”都时不时站起来伸伸胳膊踢踢腿,年近古稀的陈大夫为了多看几位患者却没有站起来休息片刻,只含了一片西洋参补充精力。更触动人心的是,即使前后数名患者重复问着最基本、几乎一模一样的问题,陈大夫也一直保持微笑,轻声细语,像第一次那样耐心回答,还时不时幽默一把,把患者逗得眉开眼笑,完全放松下来。


我跑医疗新闻的时间虽不长,却常常被这样可爱的大夫们感动。因此,每每听到一些医患纠纷甚至暴力伤医的消息时,总是格外揪心。


医患和谐影响国家医疗秩序,关系健康中国建设,近年来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年年两会都会被提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出,严惩暴力伤医等犯罪。国家卫生计生委也在记者会上表示,保证医务人员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关部门的举措十分及时且必要。但是否足以根治医患矛盾这一当今中国的特殊社会现象,让医务人员有尊严,让患者有信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的一席话发人深思。他认为,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真正形成社会尊重医学、尊重生命的氛围,要靠双轮驱动,一方面提高医生待遇,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让医生有精神追求,追求“大医精诚”,并形成广泛社会认同,给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较高的社会地位,“精神上的尊重有时比物质更重要


“患者是需要被关怀的,这点中医一直做得很好。”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一直倡导医学人文教育,“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几千年来,中医一直自觉地这样做。”他认为,中医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和防治观,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应该被重视。


医患关系紧张这一社会问题根源上或许也有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而精神文化暂时滞后的时代背景。这是一个安全感缺失、相对剥夺感强烈的时代。医患纠纷中,医生和患者没能形成有效沟通,从而导致不信任感蔓延,甚至产生对立和冲突。


治愈文化上的顽疾,还需要回归到文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既需猛药去疴,也要固本培元,既要严惩医闹、改革医生薪酬绩效体系,也要成风化人,形成尊重医学、尊重生命的社会氛围。中医药文化中的“大医精诚”“尊医重卫”的优良传统应该被继承和发扬,不妨将之作为弘扬医药卫生行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使之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精神动力。


锤炼医术“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对待患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行医诊疗“澄神内视,不皎不昧”,当每一位医生都以“大医精诚”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职业追求,患者往往会受感染、被感动。吉林87岁“小儿王”王烈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立诊,诊疗时站着或坐着,看似与患者无关的细节,却让每一位患者都感受到了医者的尊重与用心,“老人家年岁高,还始终站立服务,让人肃然起敬,甚至都要落泪。”


而从患者方面,加强医学科普和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宣传医疗法律法规,营造尊重科学、尊重医生劳动的良好氛围,创造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同样是减少医患矛盾的根本。


良好的社会风气还需要行业内外共同推动。医院和行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围绕患者的需求,从挂号、护理、日间手术、日间诊疗、急诊急救、服务态度入手,从细节上改进服务,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新闻工作者们也应更加审慎看待自身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多弘扬行业正气。


当“大医精诚”“尊医重卫”的优良传统成为社会风尚,尊重医生、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医生、患者成为维护健康、防病治病的命运体共同,医患关系哪里还会有问题?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爱看 不感兴趣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