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资讯频道 > 时事资讯 > 正文

精英模式托起中医药人才高地

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发布时间:2016/10/20
导读:植根巴蜀大地,得益于四川自古众多名医名家浸润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培育出了像现代中药学高等教育奠基者、中药学泰斗凌一揆,国医大师郭子光、刘敏如这样的中医名家。凌一揆中药学基地班、李斯炽班、吴棹仙班等创新性 ...

植根巴蜀大地,得益于四川自古众多名医名家浸润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培育出了像现代中药学高等教育奠基者、中药学泰斗凌一揆,国医大师郭子光、刘敏如这样的中医名家。凌一揆中药学基地班、李斯炽班、吴棹仙班等创新性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正在为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输送栋梁之才。


1956年学校在全国首批开办中医学专业,1959年率先开办中药学专业,1960年首批开办针灸学专业,1984年获第一个中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获批为全国唯一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基础基地……成都中医药大学已成为中医药学本科教育的“试验田、排头兵、辐射源”。


培养研究型中药精英人才


几乎每个成都中医药大学的老校友和老师都会记得,学校于1996年获批为全国唯一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基础基地时的光辉历史。


在该校首届教学名师、原副校长万德光教授的记忆中,那时起,校园里就多了这样一群身影:他们打水、吃饭、散步都不忘拿本中药学背诵本,对中药材已经烂熟于心。他们就是该校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中药基础基地的学生。


“我国的中医药院校教育中,中医和中药研究相脱节,医不知药,药不为医用的状况突出。”一心想要打破如此局面的该校中药学学科带头人彭成教授提出了“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创新培养理念。


正基于此,在这个中药学基地班中,学生们从入学起就可以系统学习到中药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中药品种品质与鉴定、中药药理毒理等系统知识。“这样能使中药学各分支学科与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临床疗效,同时将中药临床应用中出现的安全性、有效性新问题及时传递给中药学各分支学科和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彭成说。


2011年,为了继承和发扬以凌一揆为首的老一辈中医药名家的人才培养理念,突出“系统中药”特色,培养研究型中药精英人才,该校以原成都中医学院名誉院长、著名中药学家凌一揆的名字,命名中药学基地班。


该校还基于“开门、开放、开拓”理念,加大校企间合作,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依托该校中药学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及太极集团的企业管理、生产基地,与太极集团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开办了中药学太极班,培养中药科研、生产、销售、策划、市场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复合型中药人才。


培养能力型中医特色人才


学习古汉语,有充分的时间研读中医经典,大二就能临床跟诊……这便是让该校众多学生向往的中医专业特色班李斯炽班的独特培养内容。


在李斯炽班的培养方案中,该校打破了传统高等中医院校教育模式,大胆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有机结合,采取导师培养制,从第二学年起为每名学生配备一名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精深的高职称教师作为学术和临床导师,在导师指导下临床跟诊,参与科研设计、医学统计、研究报告和科研论文撰写等。


“我们在第一学期就能学习到《黄帝内经》等经典课程,这样先中后西的培养方式不仅奠定了扎实的中医基础,更强化了我们的中医思维,而《中国古代哲学》等课程,则帮助我们加强了对古代著作的理解能力。”即将从李斯炽班毕业的杨晓燕觉得,特色班的培养模式让她和同学们更加坚定了今后研习中医的信念。

精英模式托起中医药人才高地


每年,仅有40位像杨晓燕一样的同学通过层层考核进入该班,用自己的努力践行该校首任院长李斯炽先生“博学精思、勤于实践”的精神。


导师们通过临床案例分析、讲座论坛、中医四诊思维训练、经典著作方证对应、情景模拟实验教学等方式,促使学生掌握辨证论治思维方法,提高学生中医临床诊疗能力。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工作的岳仁宋,便是该校为李斯炽班精心遴选的导师。“学生们学习和实践中医学知识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岳仁宋说。


“李斯炽班的创办,是我校在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医药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上的一次创新与突破。”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梁繁荣说。在他看来,当前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困境,根本原因在于中医药院校教育脱离社会和行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当,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中医专业特色班的培养模式却能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理论水平和临床能力。


培养高素质外向型针灸人才


“面向国际,培养针灸高层次人才”是该校的另一教学改革创举。“我们努力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外向型高层次针灸精英,使吴棹仙班成为培养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新的摇篮。”梁繁荣说。


2012年秋季学期,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招生目录进行调整,该校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在长期筹备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将原“七年制中医学(针灸英语方向)专业”更名为“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吴棹仙班”。吴棹仙是国内针灸界知名专家,曾代表四川中医界向毛泽东主席敬献《子午流注环周图》。吴棹仙班的成立再次体现了成中医人“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


吴棹仙班坚持“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夯实基础,重视临床,突出针推,强化英语”的指导原则,强调和突出针灸推拿特色和英语特色,培养擅长针灸推拿临床,并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中医学专门人才。所谓“七年一贯”有三大内涵:中医经典理论七年一贯,将经典讲座、四大经典、针灸经典分配到前六年的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过程中,第七学年进行经典回归;针灸推拿七年一贯,将中医四诊技能、针灸技能、推拿技能、外科技能、临床护理技能分配到整个培养环节,将针灸推拿学选论、实验针灸学、科研思路与方法等纳入培养体系;英语教育七年一贯,1~3学年重点进行公共英语、中医英语、针灸英语等课程的理论教学,4~7学年在临床实践中加入临床翻译、外事翻译等英语练习机会,尤其以外事实习平台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拓宽就业面。


针对吴棹仙班学生临床实习时间短及轮训时间不够的问题,学院并未采用压缩理论学习时间来增加临床实习时间的做法,而是主张通过重点突出、有的放矢的课程体系和临床轮训来提高基础课程和临床实习的效率和质量。在实习期间,增加与针灸科密切相关的一些科室的实习时间,其他科室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研究方向自主选择。在不影响理论学习的前提下,由学生自愿报名,学院统一安排,在寒暑假或周末适当地增加临床见习和实验课开放的时间。


看着自己与每届毕业生的合影上,那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梁繁荣更加坚定了突出自身优势办学的方向,这所走过六十载风雨的新中国第一批中医药高等院校,将朝着“中国梦”“中医梦”勇往直前。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