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资讯频道 > 时事资讯 > 正文

山东中医药高专:问医岐黄 春暖杏林

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发布时间:2016/6/2
导读: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烟台著名旅游风景区养马岛,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其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原山东省中医药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共占地736亩 ...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烟台著名旅游风景区养马岛,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其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原山东省中医药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共占地736亩,校舍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8亿元,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优良。近年来,该校秉持“三对接一融合,领行业、重服务、促发展”的行业办学特色,逐渐成为中华培养从事于医药卫生有志青年骨干的摇篮。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烟台著名旅游风景区养马岛,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其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原山东省中医药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共占地736亩,校舍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8亿元,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优良。近年来,该校秉持“三对接一融合,领行业、重服务、促发展”的行业办学特色,逐渐成为中华培养从事于医药卫生有志青年骨干的摇篮。 “学校历经58年的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近3年省级特色名校建设,形成了“三对接一融合,领行业、重服务、促发展”的鲜明的中医药行业办学特色。三对接:1是专业建设与健康服务业对接,培育“精、优、宽、实”专业发展特色。第二个对接就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完善“1125”人才培养特色。一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打造中医药文化育人特色。通过实施三对接一融合,使学校逐渐成为政府信任、企业欢迎、社会认可的中医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成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库、技术创新的引擎器,成为全国中医药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资源集聚地。”山东中医药高专科研处处长张钦德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在坚持本校突出办学特色的同时,该校还紧抓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培养、教师培训与双师素质提升和校企共建优秀专兼职教学团队等“三项计划”,开展教学名师工程、教学新星工程、教学团队工程、专业负责人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工程、青蓝工程、双师素质提升工程等七大人才工程,极大提高了学校的教学力量和教学水平。 张钦德还向记者介绍道:“通过实施“三项计划”和七大人才工程,不断完善“内培外引、校企互通”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全面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建成了一支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实施“双带头人”制度,选拔了14名校内专业带头人,引进了14名行业企业专家兼任专业带头人,培养了68名骨干教师,培养优秀青年教师69人;培养了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带头人2名、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名、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4名、后备学科带头人7人,带动了学校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我校实施教学团队工程,目前共有五个省级教学团队,形成了良好的教师梯队,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该校还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办学理念,在不断提升本校软实力的同时,积极完善学校配套设施,提升学校硬实力。校内实训条件全面化,实现“实境育人、开放共享”。 当记者问起学校配备的硬件设施时,山东中医药高专教务处处长苏培庆颇为自豪的说道:“学校共投入一千九百万元进行中医药博物馆、药用植物规范化种植示范园、健康评估服务中心等3个综合性实训中心的内涵建设。共投入一千五百万元扩建了中药饮片炮制实验室、针推模拟病房、中医诊断实训中心、基础护理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运动治疗技术实训室等实训室37个,校企共建了国医堂健康咨询中心,美丽驿站、针推理疗室、康复治疗中心等11个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九万五千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达7500余台套,设备价值达1.1亿元,实训基地工位数达5400余个,学生学年使用99万人。” 良好的校园环境,严格的管理措施,规范的教育流程,锻造了过硬的师资队伍,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教书育人成效显著。三年来,教师荣获各级各类表彰奖励110余人次,获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等各项奖励,学校教师共荣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7项。该校还先后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教育先进集体、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医学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中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近六十载的艰苦奋斗,近60载的桃李竞芳。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将以“博求人才、广育士类”为宗旨,以“创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办适合学生的优质化教育,育德才兼备的时代化新人”为办学目标,系统总结近60年办学经验,继续发扬团结、严谨、勤奋、奉献的优良校风,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而努力奋斗。

“学校历经58年的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近3年省级特色名校建设,形成了“三对接一融合,领行业、重服务、促发展”的鲜明的中医药行业办学特色。三对接:1是专业建设与健康服务业对接,培育“精、优、宽、实”专业发展特色。第二个对接就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完善“1125”人才培养特色。一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打造中医药文化育人特色。通过实施三对接一融合,使学校逐渐成为政府信任、企业欢迎、社会认可的中医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成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库、技术创新的引擎器,成为全国中医药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资源集聚地。”山东中医药高专科研处处长张钦德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在坚持本校突出办学特色的同时,该校还紧抓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培养、教师培训与双师素质提升和校企共建优秀专兼职教学团队等“三项计划”,开展教学名师工程、教学新星工程、教学团队工程、专业负责人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工程、青蓝工程、双师素质提升工程等七大人才工程,极大提高了学校的教学力量和教学水平。

张钦德还向记者介绍道:“通过实施“三项计划”和七大人才工程,不断完善“内培外引、校企互通”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全面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建成了一支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实施“双带头人”制度,选拔了14名校内专业带头人,引进了14名行业企业专家兼任专业带头人,培养了68名骨干教师,培养优秀青年教师69人;培养了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带头人2名、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名、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4名、后备学科带头人7人,带动了学校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我校实施教学团队工程,目前共有五个省级教学团队,形成了良好的教师梯队,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该校还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办学理念,在不断提升本校软实力的同时,积极完善学校配套设施,提升学校硬实力。校内实训条件全面化,实现“实境育人、开放共享”。

当记者问起学校配备的硬件设施时,山东中医药高专教务处处长苏培庆颇为自豪的说道:“学校共投入一千九百万元进行中医药博物馆、药用植物规范化种植示范园、健康评估服务中心等3个综合性实训中心的内涵建设。共投入一千五百万元扩建了中药饮片炮制实验室、针推模拟病房、中医诊断实训中心、基础护理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运动治疗技术实训室等实训室37个,校企共建了国医堂健康咨询中心,美丽驿站、针推理疗室、康复治疗中心等11个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九万五千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达7500余台套,设备价值达1.1亿元,实训基地工位数达5400余个,学生学年使用99万人。”

良好的校园环境,严格的管理措施,规范的教育流程,锻造了过硬的师资队伍,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教书育人成效显著。三年来,教师荣获各级各类表彰奖励110余人次,获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等各项奖励,学校教师共荣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7项。该校还先后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教育先进集体、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医学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中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近六十载的艰苦奋斗,近60载的桃李竞芳。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将以“博求人才、广育士类”为宗旨,以“创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办适合学生的优质化教育,育德才兼备的时代化新人”为办学目标,系统总结近60年办学经验,继续发扬团结、严谨、勤奋、奉献的优良校风,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而努力奋斗。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爱看 不感兴趣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