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
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区”。除了上层制度设计改革,老医院如何立足现有的实际情况,狠抓潜力,提升服务。这是摆在医院院长面前的一道难题。
人们总说,中医是慢郎中。但是作为深圳传统医学的龙头老大,深圳市中医院的医院管理却很“新潮”。借力“互联网+”发展智慧医疗,引入新技术解决疑难重病,创新的改革思维,让传统医学焕发时代的新活力,让老医院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细节决定成败。市中医院以“病人满意”为第一目标,从改进服务细节,完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入手,在服务环境、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全方位“提质”、让病人更充分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和成效。
改革亮点1
创新让传统医学发“新芽”
如果你认为到中医院就只能让医生把把脉、开开中药,那就“落伍”了。现代中医不仅会“望、闻、问、切”,还会娴熟地应用现代医学的检查和治疗手段。中西医各有所长,两者结合,让疾病的诊疗更为精准、有效。
治疗胆道结石要开刀?NO!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李健在国内首创了球囊——导丝引导下经口直接胆道镜取石术。能在保留胆囊、不切肝、免开腹下取除胆结石和胆息肉,这项技术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同时还开发了预防胆结石和胆息肉复发的中药制剂和中医技术,让疗效更好。
“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在市中医院骨伤科专家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该科坚持辨证论治、辨病论治的原则,开展了手法正骨及推拿、小夹板外固定等20余项中医特色疗法,再加上院内制剂“壮筋补骨丸”、“强筋通络散”、“活血消肿散”、“清热消肿膏”、“活血温经散”、“川草活络酊”等,八成以上的骨科疾病患者仅通过中医非手术治疗即可得到较好的疗效。但是对于必须手术的患者,他们则通过创新手术方式,让手术损伤减到最小。如他们通过经皮椎间孔镜及椎间盘镜+QUADRANT通道的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有3000多例成功临床经验。
3D打印技术是当前的新兴前沿制造科技,市中医院将其应用于临床与教学。按1:1的比例用专用3D打印机打印出塑料假体(即模型),患者能够直观地了解病情,医师可利用模型进行模拟手术,确定最佳手术方案,提高手术质量。
一个医院的实力是否强,核心还是医疗技术水平。这些年来,市中医院采取“见苗浇水,逐级培育,重点突破,树立典型”的方式,将市民需求量大、发展前景较好、中医特色突出的科室作为优先培养对象,力求取得重点突破,并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其他专科全面发展。
目前深圳市中医院已形成国家、省、市重点专科梯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珠三角中医药创新联盟主席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肾疾病研究中心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内分泌疾病研究中心均将挂牌该院,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6个(肝病科、肾病科、针灸科、内分泌科、脑病心理科、脾胃病科);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2个;市级重点专科、特色专科18个。截至2015年11月,医院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名,国家高级师带徒专家4名,广东省名中医11名,广东省优秀中医4名,深圳市名中医17名,优秀中医10名;担任国家级学术团体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2人,省级学术团体主任委员4人。
改革亮点2
请来“大师傅”带出好徒弟
近日,深圳引进的第二批“三名工程”团队名单出炉,深圳市中医院引入的两个国医大师团队榜上有名。这两个团队分别是: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张大宁国医大师中医药防护肾脏疾病团队和张学文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团队。
国医大师带徒,传道授业解惑。与西医不同,传统中医学注重“师承”,名师出高徒。据了解,我国至今评选过两届国医大师,入选的总共60位。这些中医泰斗大都年事已高,其中多位甚至已经离开了人世,是中医极为珍贵的“国宝”级稀缺资源。
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国家级名中医,市中医院成立了“国医大师工作室”,先后柔性引进了张学文、石学敏、孙光荣、张大宁等多位国医大师。这些大师年纪最大的81岁,最小的也71岁高龄。每一位都是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他们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拥有丰富的中医药临床工作经验,在全国及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代表着当代中医的最高水平,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学科覆盖脑病、神经、心血管、肿瘤、呼吸、脾胃、妇科、泌尿、肾病、皮肤、针灸等多个领域。
这些大师以中医“师承”的方式,培养深圳的中医高端人才。每位国医大师每年来深4-6次出诊或讲学。一方面利用国医大师的诊疗经验,为深圳市民服务,解除疑难杂症对市民的困扰。另一方面,以中医师承的方式,培养本地骨干。
据悉,目前市中医院已经推动国医大师接收了各重点专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共30人为徒。2015年,国医大师来深会诊疑难病例60余例,参与举办、录制面向市民的健康讲座5场,开展面向医务人员的讲学近30次。
不仅请来国医大师,深圳市中医院还以国际化视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依托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政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已签署合作协议,在深合作举办独立设置、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机构——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学院选址龙岗区国际低碳城,占地约19.8万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约15万平方米。学院定位为从事生命健康与相关工程的高等教育与研究大学,将充分发挥两校学科优势,结合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发展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生物材料及生命健康学科,研究生教育重点发展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医学)以及中药学等学科。2016年争取教育部批筹,2017年校园正式启动,争取正式招生。中澳合作为市中医院的医教研和医疗国际交流合作创造了更高的平台。
据悉,深圳市中医院已先后成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基地,广东省和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现有14位博士生导师、55位硕士生导师,已形成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的教学体系。
改革亮点3
小小品管圈
解决质量大问题
品管圈(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
从2014年起,深圳市中医院将“品管圈”引入到医院管理中。这种自主自发、自下而上的品管新模式,让医院的基层员工在参与一个个小圈的活动中,自觉地参与到医院管理中,成为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手段。
这一创新的改革举措,让医院管理“活”了起来。
2015年10月,该院基于治未病的理念的颈椎病防治360模式构建的“警卫圈”在第三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中,以最高分荣获一等奖殊荣,这是全国首家开展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中医院,也是全国中医系统第一个荣获一等奖殊荣的医院。
治未病理念是中医学的重要学术思想。《黄帝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指的是要在疾病未发生或发生初期就及早地干预疾病。基于治未病的理念,“警卫圈”的模式是以医院为中心,整合三级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健康管理、服务、教育网络;以社区为枢纽,上下联动,提升全民防治康复服务水平;以家庭为受益者,实现主动预防、康复及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人员、设备、资金、信息、制度五个维度将资源有效整合,构建颈椎病全方位立体化防治体系。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丰硕成果,颈椎病防治疗效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人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均较前明显下降。在患者中推广的“无药处方”,推广普及的“颈椎操”,已使很多“低头族”和颈椎病患者受益。
深圳市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已先后组织护理和非护理品管圈30余个。近日,第四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筹备会议暨品管圈联盟第三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深圳市中医院为“第三批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培训基地”。据悉,全国仅22家医疗机构获中国医院品管圈培训基地的殊荣,大部分为国家部署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每省不超过2家,深圳市中医院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家中医医疗机构。这标志着该院品管圈活动管理及学术水平获得指导部门及同行高度认可,且具备医院,尤其是中医医院品管圈培训和指导能力。
改革亮点4
智慧医疗让就医更加便捷
挂号、排队、取药等候时间长,看病时间短,这“三长一短”是公立医院的老问题,特别是门诊量大的医院,就更为突出。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让市民就诊更舒适?
挂号不用排队,候诊不需等待,费用在线缴纳,报告随时查看……在市中医院,只要通过该院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实现预约当日号就诊时段可精确到半小时以内,患者按照预约的时间稍微提前一些到院即可。看完门诊后,检查费、药费、治疗费等各项费用也均可在线通过微信或支付宝来完成缴纳。一站式的“智能”就诊体系不仅能让患者轻松地看病,时间也比过去缩短了一半。
借力“互联网+”,深圳市中医院以“无所不在”的网络,打造“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的智慧医疗,带来便捷就诊体验。
到不熟悉的大医院就诊,你是否有过逛迷宫的感觉?但是在市中医院,只需在该院门诊大厅的大型触摸屏上划划手指,就诊患者就可以了解到医院的全貌以及各楼层布局、各功能科室相关信息,甚至是具体的就医流程,都能在3D影像中显示。
3D智能地图是市中医院独立设计研发的一款电子地图系统,主要包含院区查看、位置标示、自助导航、触摸查询、信息发布和智能导诊等功能。在电子屏幕的下放,有一个扫码区域,患者只需将挂号单上的条码在此扫一扫,地图就会显示出前往该诊室的路线,引导用户从当前的位置行走到目的地,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病人看病过程中来回寻找就诊科室遇到的麻烦问题。
到市中医院住院,在住院登记处,患者会分配到一个腕表。别小看这个小小的腕表,它可是集患者信息记录、吃药提醒、输液提醒、医嘱、呼叫等于一身。当患者佩戴腕表后,将得到各种人性化的智能提示,而且该系统与医院HIS同步,医生与护士可随时查看病人情况。当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或需要更换药物,也可按呼叫按钮就可以通知护士站的护士。另外,腕表还有定位、测量脉搏心率等功能,能显示患者的医生叮嘱和饮食护理等。
不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智慧医疗还提升医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在市中医院每个病房的病床床头,原始的纸质记录卡已被平板显示屏所取代,显示屏上有该床患者的姓名、年龄、病史、医嘱等信息。每天固定的时间段,显示屏还会播放院方的疾病防治宣讲、温馨提示等内容。此套护理信息屏系统还连接到护士站的护理记事栏,极大地方便了护士的工作,把护士从原先繁琐的记录、查询中解放出来,将护士还给患者。
近年来,市中医院药房的药品数量翻了一番。药学信息量大幅增长,增加了临床合理使用药品的难度。2015年,市中医院开发了中医药知识库,将中药的经典方、古方、汤剂、中医理论知识录入其中,其内容涵盖了过敏人群、老人儿童用药等特殊人群用药、特定诊断(糖尿病等)提示禁忌用药、剂量超标提醒、18反和19畏等其他配伍禁忌提醒、有无相互作用等,为临床医生提供便利的中医药知识查询,让医生在工作中学习提高,保障了临床用药安全。
医院还建立了病人主索引(MPI),通过将HIS、EMR、LIS、PACS、手术麻醉信息集成,实现患者医疗过程的全程全景展现。用于精确有效的诊疗活动,为交班、病例讨论、会诊、示教、大型学术会议等提供便利的信息应用,提高医院诊疗的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改革亮点5
人文关怀让医生和患者暖心
“药王”孙思邈曾说过: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以病人为中心”,为了让医院服务更有“温度”,市中医院注重医院文化建设,并把2016年定为“人文关怀年”。
走进市中医院,在各个细微之处,可以感受到医院管理者改善服务的用心。
作为一家中医院,中医和中药当然是医院的最大特色。记者了解到,该院除提供传统中药饮片、代煎中药、免煎中药颗粒,还可提供单人单处方制剂,患者凭处方即可在制剂室加工成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等,方便服用,且易于携带和贮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医院的便民惠民服务不仅仅在于门诊及入院。为了提升群众满意度,市中医院在深圳首推“后医疗服务”。即门诊、住院患者离开医院后,到下次再到医院期间,医院为他们提供的服务。随访是后医疗服务最核心的一个内容。患者出院后,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短信、手机APP等形式进行随访,跟踪患者的康复情况,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用药提醒、复诊提醒等,对于一些需要反复入院的慢性病患者,还提供床位预约登记服务。
在市中医院看病的有相当一部分是慢性病患者,他们有着自己长期追着看的“明星”医生。市中医院对这些患者“粉丝”实行标记管理,医生的排班变动、健康讲座、义诊等情况将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提前通知他们。
医院的人文关怀不仅对患者,也关爱医务人员,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让医生们干得开心、安心。
市中医院的医生很辛苦,病人太多常常要拖班,中午往往赶不上饭点。医院管理者心疼这些医生,对加班的医生,要求食堂工作人员要主动询问,送餐到诊室,不能让医生累了还吃不上一口热饭。
医院还给医生们营造更高的职业发展平台,启动中医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到2020年,要培养50位科主任、50位护士长、250名技术骨干,为光明院区储备人才。
改革亮点6
专家进社区服务到基层
去年7月,市委主要领导到医疗卫生系统调研时要求,要把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这个“看病难”问题作为突破口,集中精力研究解决,尽快拿出可行的试点方案,切实缓解市民群众就医需求。要充分利用市、区属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加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逐步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分级诊疗机制。
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马上就办”,去年7月底正式启动了市属公立医院“专家进社区”开展诊疗服务试点工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缓解市民到大医院看病“一号难求”、“大排长队”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市中医院采取“需求—响应”模式,由社康中心提出专家数量和专科类别需求,医院按需派驻专家。医院长期派出包括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中医骨伤、妇科、针灸、皮肤科等专业在内的30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进驻10家社康中心,保证每家社康中心每天有2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中医师坐诊,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大医院的医生,切实缓解群众的就医需求。
专家下社康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加强了社区医疗力量,使老百姓在家门口不用排队就可以看到名医,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同时专家到社康,对全科医师进行专科培训,提升了社区医疗水平;另一方面中医专家下社康,将中医适宜技术进行推广,让老百姓更加全面了解中医中药。专家下社康,有助于分级诊疗的逐步推进双向转诊的不断完善。
去年,深圳市中医院还开展了十场“中医中药社区行”活动,足迹遍布深圳的所有行政区,让居民进一步了解中医药文化知识,掌握中医药治未病理念和养生保健基本方法。
改革亮点7
“七位一体”促医院大发展
据记者了解,深圳市中医院在积极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高效、低廉的中医药服务的同时,已明确提出“七位一体”发展模式(即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养老为一体)的构思,以中医医疗为主体,融中医“治未病”和中医康复为辅的综合性中医医院,以突出中医特色,最大程度满足市民看中医、看名中医、看特色中医的需求。
“十三五”将是市中医院大发展的五年,各个重大项目建设正在快马加鞭:
光明院区总规模为3000张床位,一期建设定位于满足基本医疗服务,立足深圳、辐射全国、面向东南亚;二期建设将注重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及科研教学;三期建设将突出中医特色,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治未病、老年性疾病,探索医养结合,拓展中医药养老服务,创建国家医养结合养老示范基地等。目前,医院正在高起点地规划设计光明新院区,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创新中医院发展新模式,将与国内外名校的重点学科和专科进行合作,比如引进哈佛大学的康复学科、国内一些医学院校的针灸和推拿等,把光明院区建设成为国际化、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和区域性中医医疗中心。
医院的第一门诊将改造成针灸推拿医院,改造后的针灸推拿医院将以中医康复功能为主。
医院的第三门诊部(中医特色门诊部)主要以中医“治未病”、“名中医馆”和中医特色诊疗服务为主。
与此同时,深圳市中医院还将力推中医药产学研发展,将把深圳市中医药研究所迁到光明新院区,并升格为中医药科学院,为深圳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医设备等产品研发服务,建成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科研机构。医院还将在新院区推进中药制剂研发中心建设,提升制剂中心服务能力和研发水平,把制剂中心建设成为广东省中药研究与开发基地。
易铁钢院长向记者透露,在市民健康管理上,医院还将创新地推出创建“互联网+针灸南方基地”的模式,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建立针灸网络医院(互联网+针灸南方基地),向上由市中医院提供医疗资源支撑,向下调动社会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社康中心)分工合作,并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共同完成健康管理服务,以此作为健康管理的主要模式,面向社会提供具有完整性和延续性的健康服务。
从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到国务院重磅文件发布,从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到 ...[详情]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红卫路靖晖街6号电话:13250521771 杨生
传真:020-37674468Email:webmail@guoyixiaozhen.com
CopyRight by ©2023www.tcm360.comAll Rights Reserved国医小镇
国医小镇文化旅游(广州)有限公司粤ICP备1207936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国医小镇
健康养生,百病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