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资讯频道 > 时事资讯 > 正文

【校长观点】王省良:中医药教育存在五大问题出路在回归本质

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发布时间:2016/4/6
导读:▲王省良,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摘要】为什么对中医的争论这么多?在现代西医独大的背景下,我们中医该怎么办?不管外面有多少杂音,中医的发展,最后还是靠我们中医解决。【本文为2014年11月19 ...

王省良

▲王省良,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摘要】

为什么对中医的争论这么多?在现代西医独大的背景下,我们中医该怎么办?不管外面有多少杂音,中医的发展,最后还是靠我们中医解决。


【本文为20141119日,王省良校长在“全国中医院院长管理研习班广东站”的演讲。】

各位院长,大家早上好!我觉得让我来讲中医药是赶鸭子上架,因为我对中医药的了解不多。到目前为止,我来广州中医药大学一千多天,如果按上大学年级来比喻,我现在才是大三学生,在这里和大家谈中医有班门弄斧的感觉,但既然来了我就讲一讲。

中医伴随中华文化发展了五千年,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不容争辩的事实。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19世纪欧洲的一次大流感3000万人丢了性命,但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发生如此大的疫病,功劳应该归于中医。

但这么多年来,为什么对中医的争论这么多?中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在现代西医独大的背景下,我们中医该怎么办?

比如前段时间关于“把脉验孕”的争论,我们中医界的人反应太慢,应该有专家站出来发声。这是个伪命题,什么时候我们中医仅靠把脉就验孕了,西医靠一个指标能诊断疾病吗?大部分疾病都是要靠综合诊断的。中医历来讲究望闻问切,四诊综合诊病。但意外的是,竟然有中医的专家站出来挑战印证这一伪命题。

我问过几位国医大师,有没有把握靠把脉验孕?他们说没有把握。但不管能不能把得出来,我觉得这是个伪命题,现在还需要去把脉验孕吗?早不用了,这完全是一些要否定中医的人设的陷阱呀!

有些人老说中医不科学,我认为只是现在的科学还无法很好解释我们中医的理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终将会揭示中医的本质。

《中国教育报》最近发了一篇整版文章,叫《打通中医高等教育的任督二脉》,采访了我和南京中医药大学胡刚校长,我跟胡刚校长还通过电话。“为什么偏偏采访我们两所大学的校长?我们可都是搞西医出身的呀!”而且近几年校长论坛上也是西医出身的校长发表对中医教育的看法,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有点旁观者清的感觉。

我到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年,参加过三次大学校长论坛,也思考了三年。今天我就谈谈关于中医药教育的几点思考。谈三个问题:第一,中医药教育的特点;第二,中医药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三,中医药教育的出路。

(一)中医药教育特点是精英教育。

首先,作为医学教育的一部分,它是精英教育。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把医学教育当作精英教育,中医药教育更是如此,只有我们中国把医学当作大众化的教育。招生一个专业招800900、甚至1000人;而美国一所大学一般只招50人,全台湾每年西医也是500人,中医是100人,严格控制医学生招生规模。

第二,它是职业教育。在西方国家医学教育一般是职业教育,通过通识教育大学毕业后,再考医学院,学费也贵得离奇,一般要56万美金,医学生是百里挑一。

第三,它是人文与自然科学融合。西医也是融合的,但中医体现得更为突出。在多学科(如天文、地理、哲学等)的基础上,才有了中医的理论体系,这和西医完全不一样的。中医更注重整体,但是西医注重的是器官、细胞,现在到了分子,越分越细,西医是治人的病,而中医是治有病的人。

第四,掌握中医的知识体系需要“悟”。现在我们把知识分为意会知识(意向思维)和记忆知识(形象思维),中医恰恰是属于意会知识。我一个同事告诉我,他现在快60了,才对中医有所感悟。我们中医这么多年来,有没有超过张仲景、李时珍的?但是西医却一代胜过一代,为什么?值得大家思考。

第五,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不可分割。西医虽然理论和实践有联系,但可相对分割,但教基础医学的老师绝对没有行医资格。中医行吗?我们讲基础理论、讲中医诊断、讲《内经》,讲《伤寒论》,不从事临床工作行不行?肯定不行。

(二)中医药教育存在的五大问题。

当代中医药教育,大家呼吁了这么多年,却培养不出大师,培养不出会用中医思维、用阴阳五行指导开处方的医生来,为什么?

第一个问题就是完全克隆西医模式。西医的课程分三块:通俗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从教学安排来看分为课堂、见习、实习。我们中医教育是怎么来的?过去都是口口相传,甚至传男不传女。现在人为把中医理论体系割裂了,分了很多学科,这是为适应高等教育的需求做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变了味道,失去了中医的本来面目。

第二个问题就是教材的问题。现在出版社都在编教材,教材是越编越厚,错误越来越多,编的人不讲课,讲课的人没资格编教材,现在的教材实际就是一本参考书。我刚从南方医科大学到广州中医药大学任职的时候,找了一套中医的教材,但实在看不下去,感觉可读性不强。

第三个问题是传承不够。把中医四大经典的教育时间压得越来越少,教学安排西医先入为主,今天是西医的课,明天就是中医的课,学生无所适从。中医思维根本就没有了,更谈不上辩证施治。

第四个问题是招生。从1997年开始我们高校开始扩招,这有利也有弊。一方面我们有大量的人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资源有限,这就造成了矛盾。我们中医药大学也是一样,招生大跃进,另外自主招生政策没有突破,我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之后,一直想能够自主招生,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医生,医生应该是素质最好、最聪明、最想学医的人,这样的人进来才能学好医,学中医还要有悟性,有基础,不热爱这个专业他怎么能学好?

国外医学专业招的都是最好的学生。我到韩国的韩医科大学,他们招一个学生有一百个人来报名,都是大学毕业才来考韩医。中国学医的学生参差不齐,高校也分了一本、二本、三本。大家的生命以后能不能托付给这样的医生?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学生素质全面下降,我觉得这还不是关键问题,关键问题是不热爱这个专业。有一个大学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学生刚进大学的时候,问他们你信不信中医,有70%的人信,毕业的时候,再回过头来问,只有30%的人信。所以,中医一定要自信、自强,首先我们自己要相信中医。

我是一个西医过来的人,对中医、西医都有了解,我们一定要自信,但不能盲目自大,中医也不是什么病都可以治的。现在打开电视,都在讲养生,这乱套了,把中医都害了。谁去讲要选拔一下,要我说起码是一个大学的教授去讲,就不会乱讲了,一些人讲中医包治百病,可能吗?中医有中医的长处,你也不要说西医不行,或者说西医看不起我们。我觉得一定不要对立,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第五个问题,我觉得中西医结合完全是一个伪命题。毛主席非常英明伟大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问题,但是我们要深刻理解,中西医在理论方面是完全没法结合的,要问中西医结合学科有没有理论体系,谁能说得出来?还有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都没有吗!但我认为在临床上中医西医是可互补融合的,也应该大力倡导。

我当校长以来,遇到最多的就是中西医结合的学生,他们告诉我,“毕业以后,中医院不要我,宁愿要一个西医。西医院也不要我,宁愿要一个中医。”这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三)中医药教育出路在归于其本质。

中医药的教育,一定要归于中医药的本质,要改变目前培养模式。

我们从2012年开始在深圳临床医学院设立深圳创新班,在校本部学两年,第三年进入医院一对一跟师学习。上午查房,下午进行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他们的理论课没有变,但是实践增加了一倍多。

再一个是重构教材体系。现在中医的教材,重复率太高,西医也有重复,但是很少。所以我在接受《中国教育报》采访时,提出一个设想:能不能回归真正的中医教育,就学四大经典行不行?而西医知识要学什么也要恰到好处,学多了就变成西医了。我认为,现代中医生一定是中、西两套本领都会才合格。有人说中医院西化,我却不这么认为,应该是现代化,为什么中医院就不能用现代技术呢?医院是救死扶伤的,你救不了死、扶不了伤,没有人来看病,你中医再好也没有用武之地。

另外就是要处理好现代教育与师承教育的关系,两者不可偏颇。完全靠师承解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而完全靠现代教育又培养不出真正合格的中医。我担心再过若干年,特别是你们这批人,将来不能行医以后,还有没有会用中医思维开处方的人。

中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我们的老师中医功底一定要深厚,才能讲好课。目前,所有中医药大学都面临高水平师资严重缺乏的问题。关于中医师资队伍的建设,我也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呼吁过了,他们也引起了重视。我们办了一个青年教师培训班,找全国最好的老师来讲,参加的教师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谈何容易?一个中医师的成长需要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而且还不一定真正把中医的精髓掌握得了,因此,师资培养任重道远。

中医的发展,最后还是靠我们中医解决,不管外面有多少杂音,我觉得大家都不要在意。中医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了,我相信中医会越走越好。

我是一个外行,讲的不恰当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也希望我们中医发展越来越好。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爱看 不感兴趣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