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资讯频道 > 时事资讯 > 正文

【岭南名医录】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德高望重的中医学家刘赤选

来源:岭南中药网收集发布时间:2016/2/23
导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名医录如果问,该到哪看老中医?很多老广州会如数家珍地跟你推荐:就去“三元里那间”,有百岁国医大师邓铁涛“坐镇”,一批70多岁的名老中医还在出诊,看肿瘤科有周岱翰,看内科有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名医录

如果问,该到哪看老中医?很多老广州会如数家珍地跟你推荐:就去“三元里那间”,有百岁国医大师邓铁涛“坐镇”,一批70多岁的名老中医还在出诊,看肿瘤科有周岱翰,看内科有陈镜合,看妇科有欧阳惠卿,看骨科有陈基长……还有一大批中西医结合的中青年专家,常有欧美、东南亚病人“打飞的”来求医。

这间街坊口中有很多“威水史”的中医院,就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1964年的一个小诊所(门诊部),如今已发展成拥有2200张病床的大型综合性中医院。该院以每年超过300万人次的门诊量,稳居全国中医院单体门诊量前三名,成为广东“中医药强省”的一张名片。

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长子”、广东中医界的龙头单位之一,该院建院之初就荟萃了一大批岭南名医,比如刘赤选、何竹林、蔡荣、黄耀燊、罗元恺、李仲守、司徒铃、刘仕昌、邓铁涛等等,自觉肩负起岭南医学流派传承发展的重任。

现为大家逐一介绍这些岭南地区乃至全国行内都掷地有声的岭南名医,探访其传承岭南中医正宗、挺起中医脊梁的传奇故事,体味深厚的中医底蕴和人文内涵。

刘赤选


德高望重的中医学家刘赤选

医家小传

刘赤选(18971979),广东顺德人,广东省名老中医、教授,著名温病学派医家。自幼立志学医,16岁起即在顺德永善医院随师学习,22岁任顺德联安、志明两学校教员兼校医,25岁经考试院(广州卫生局)检核合格,成为注册中医师,在广州西关十八甫冼基西开设诊所,善治发热病、咳嗽症。自1930年起从事中医教学工作,曾先后担任华南国医学院、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广州汉兴国医学校、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广州中医学院教师工作。既善于治病,又善于心传口授培养人才。讲课时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是一位深受同学欢迎的好老师。在长期教学、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医疗风格。其学术思想渊源灵素,秉承仲景,效法叶吴,博采各家,对内科、伤寒、温病的研究,造诣甚深。曾任广州中医学院伤寒、温病学教研组主任,内科教授以及广州中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顾问等职,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

刘赤选治学严谨,不尚浮夸,博采众长,勤于实践。敦品务实,不染薄俗,诊疾不分贵贱,向以救人为怀,医德有口皆碑,深受人们爱戴。在中医界和港、澳、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他经常鼓励学生和医生刻苦学习,手不释卷,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治病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他的高尚医德,给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学术精华

刘赤选从事中医教学医疗工作60年,精通医理,学识渊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医疗上,以擅长温病而著称,对伤寒造诣亦甚深。他认为南方温热病十分广泛,在急性外感热病中,温病总是占大多数,所谓“伤寒十无一二,温证十有六七”。他主张温病分为四类,即温热、燥热、风温、湿温。又有四夹,即夹痰水、夹食滞、夹气郁、夹血瘀。诊断上首重辨舌,对“验舌决生死”经验独到。其辨证施治,则以叶天士卫气营血为纲,以病统证、对证拟方。他认为南方疫病,热势焚乱,由里达表,始终皆热,应很好地掌握温病各个阶段用药指征,羚羊犀角,当用即用,清营凉血时切勿忘记渗利痰水湿浊。1957年,他与广州市传染病院合作,运用中医药治疗乙型脑炎160例,疗效显著,后遗症少,病人恢复较快。他还多次参与“乙脑”、“流脑”、“钩体病”、“肠伤寒”和“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性急重疾病的抢救。

刘赤选常常教导后学“精研《伤寒论》经典著作之余,不能囿于仲景成法而故步自封,忽视后来之发展;而读通温病学说之后,亦不能忘记源出于《伤寒论》,妄自抹杀古人成法。”这些观点与精辟论述,对伤寒论与温病学的理论及临床影响深远。刘赤选主张“治重症大症,要用仲景经方,治温热时病,叶派时方,轻灵可取”。在治疗内科杂病方面,临床经验丰富,立法遣方有道,加减用药精专。精通《灵枢》、《素问》与《伤寒论》理法,对金、元、明、清诸家学说亦能兼收并蓄,运用自如。刘赤选曾提出“研究温病者,必先钻通伤寒”。反对经方、时方两派的门户之见。无论在教学过程或著作中,阐述伤寒原著,总从临证实用出发,认为仲景辨证条分缕析,组方用药严谨精当,疗效卓著,奉之为圭臬。他临证善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如用吴茱萸汤治疗胃虚寒饮之噎膈,桂枝人参汤治疗虚寒胃痛,猪苓汤治疗阴虚水肿,当归四逆汤治疗风湿寒痹,苓甘五味姜辛汤治肺寒哮喘等。刘赤选运用经方,反对机械地对号入座,用药最忌庞杂,崇仲景药少力专之旨,形成用药味少而量大的风格。在抢救危重病症时,尤显胆识过人,如用白虎汤为主治疗暑察(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用白木通加猪胆汁汤治疗阴枯阳竭之昏迷(肝昏迷),用大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之热厥(病毒性脑炎)等,每起沉疴。在治疗外感时病,多用时方,如常以新加香薷饮合清络饮治疗暑湿初起发热、头身痛,用桑杏汤治疗秋燥咳嗽,用王氏连朴饮治疗暑湿吐泻,用三仁汤治疗湿温泄泻等,每以时方法活灵巧取胜。刘赤选对后世各家医籍,常精研不倦,临证所用之方,亦旁及各家。如用《冷庐医话》醉乡玉屑散加减治痢疾,《局方》失笑散加味治疗关格,《病机气宜保命集方》黑地黄丸治疗便血,《傅青主女科》二地汤治疗月经过多等。根据临床千变万化的病情,自拟的方亦不少。其选方精良,加减灵活,思路开阔,既能秉承前贤之精华,又能发挥古人之未备。

在教学上,他讲授温病、伤寒、内科等课程,主张中医教学宜深入浅出,以简驭繁,联系临床实际应用,例如他教授温病学一课,认为关键是要将温病与伤寒相鉴别,在南方的急性外感热病中,温病总是居大多数的,说明了南方温热病的广泛性。刘赤选生平著述厚重,早年开始著书立说,随着时间的积累,又写了不下60万字的教材、医案、学术论文和经验总结,为温病学、伤寒论的教学与临床作出了贡献。如《温病学讲义》、《伤寒论讲义》、《学习温病的关键》、《温病知要》、《教学临症实用伤寒论》、《刘赤选医案医话选》和《中医临床方药手册》等。刘赤选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介绍已收载入1983年卷《中医年鉴》。

$:page

【医案医话】

医案1

崔某,男,14岁,学生。自诉患慢性肾炎。就诊所见:眼睑及面部微肿,胫跗俱肿,腰酸体疲,下午两颧潮红,小便短少,舌微红。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予服猪苓汤9剂,症状好转,尿蛋白、红细胞均正常。停药7天后,病又复发,尿蛋白(+)。再予猪苓汤:猪苓、泽泻各12克,滑石24克,阿胶(溶化)12克,清水煎服,6剂,痊愈。随访2年,未有复发。按此病例辨属肾阴虚损、水道不利,用猪苓汤育阴清热、通利小便。若尿中红细胞多者可加白芍、旱莲草;白细胞多者加黄柏;血压高者加牛膝、杜仲、白芍。

医案2

仇某某,女,28岁,工人。因高热,左手强直性抽搐,牙关紧闭,不省人事,医院诊为病毒性脑炎。经中西医结合抢救,昏迷40天后始逐渐苏醒,但神志昏聩,只能发单音。会诊时,家人代诉。不能吞咽食物,知饥而不能食,每天靠鼻饲才能进食,伴有口角流涎且终日不止,脉弦滑略数,舌淡红,苔白腻带干。西医诊为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吞咽神经麻痹。根据清叶天士痰阻舌根有内风之说,用豁痰开窍的温胆汤加味,处方:陈皮4.5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甘草6克,竹茹9克,枳实9克,石菖蒲12克,远志9克,3剂。同时每次送服安宫牛黄丸1.5克。服后吞咽症状逐渐好转,能进流质食物,上方连服40剂,逐渐能进食稀粥、软饭。牙关紧闭、左手强直等症状亦有改善,吞咽困难之症已消失,口角流涎亦止。继续调治45天而愈,至今未发。

医案3

石某某,男,24岁。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饮食厌油腻,小便黄赤,眼巩膜、皮肤黄染,住进某医院。检查:肝大肋下1厘米,质软有压痛及叩痛,脾未扪及,腹部呈鼓音,肠鸣音稍亢进。化验:红细胞540万,血色素155克/升,白细胞总数7800,分类:多核细胞74%,淋巴细胞26%;黄疸指数70单位,谷丙转氨酶710单位,白蛋白4.13克%,球蛋白2.32克%。尿常规检查:三胆阳性,蛋白微量。超声波检查:肝区较密微小波形,轻度腹水。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给大量葡萄糖、维生素C、激素、三磷酸腺苷、胰岛素、血浆、茵陈蒿汤等静滴,内服肝泰乐、复方维生素B7天,除黄疸稍减退外,其余症状未见明显改善。邀刘会诊后,逐渐停服激素和西药。症见右胁作痛,腹胀低热,头晕失眠,四肢乏力,口渴欲饮,舌质嫩红,苔薄白,稍干,右脉虚躁动无力,而左脉带弦。属脾虚肝郁,肝阴亏损,治以健脾舒肝,养阴活血。用四君子汤合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加味,处方:茜草根12克,海螵蛸9克,当归须9克,炙甘草9克,白芍12克,橘络25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党参12克,葱须1撮。清水煎服,日服1剂,连服11剂。

再诊:面色明净,食欲好转,右胁不胀,仍有低热,失眠多梦,自汗盗汗,头晕肢软,舌质淡红,脉比前稍好转。超声波检查腹水消失,仍用前法,处方: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8克,炙甘草6克,白芍12克,何首乌12克,肉苁蓉9克,茜草根12克,糯稻根15克,浮小麦15克,橘络1.5克。清水煎服,连服17剂。

三诊:仍有低热,手颤,腹部微胀,口渴欲饮,脉细数带涩,舌质暗红带紫,苔微黄薄,此为肝郁脾滞,胃肠湿热,治以通络活血,清湿热,处方:茜草根24克,橘络3克,赤小豆30克,海螵蛸12克,鸡内金9克,砂仁9克(后下),大腹皮9克,土茵陈30克,泽泻12克,葱须1撮。清水煎服,每天1剂,共服26天。药后精神食欲良好,复查肝功能:黄疸指数4单位,谷丙转氨酶40单位,白蛋白4.15克%,球蛋白1.75克%,病已治愈,出院后追踪2年半未见复发。

医案4

张某某,男,40岁,某某县某中学干部。门诊号:089155

1972316日初诊。由家人代诉病史,于1966年间,患者因事思虑太过,久而成疾。初见精神抑郁,继则出现一侧头痛,心中烦热,胸闷,失眠,有时或喃喃乱语,或呆若木鸡。1971年昏倒1次,曾在当地中医院治疗,服药未效(服何药未明)。因症状逐渐加重,遂由家人陪同来诊。当时患者表情淡漠,神态呆滞,不欲言语,心中烦热,胸闷不适,头痛失眠,须服安眠药才能入睡,并见手颤,胁痛,牙痛,胃纳欠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诊见脉数而沉实,舌苔霉酱色。此为痰火内郁,扰乱心神所致。治宜清心除烦,消痰化浊。用栀子豉汤加味:淡豆豉3钱,栀子6钱,石菖蒲3钱,莱菔子3钱,桔梗3钱,橘皮2钱,紫金锭5分(送服),3剂。

320日二诊。服上药后,患者自觉心胸舒畅,症状明显好转,两胁痛、头痛均减,大便已通,尚见手颤、失眠,下午仍觉烦热,脉数,苔霉酱色。前方已效,继服3剂。

323日三诊。患者上述各症俱已日减,病有好转,精神较开朗,已能自诉病情,脉转弦数,舌苔灰黄,但痰火仍未全消,继用消痰清热法。处方:栀子5钱,胆南星3钱,枳实3钱,厚朴3钱,淡豆豉3钱,莱菔子3钱,瓜蒌仁5钱,石菖蒲3钱,甘草2钱,3剂。

327日四诊。患者下午胸中仍烦热,下半夜已能入睡,头痛、胁痛俱已消解,胃纳转好,脉舌如前。继用前法而加重清心除烦之品。处方:法半夏4钱,胆南星3钱,黄连l钱,竹茹3钱,枳实3钱,莱菔子3钱,厚朴3钱,瓜蒌仁4钱,石菖蒲3钱,3剂。

330日五诊。患者精神好,睡眠安宁,各症基本消失,唯觉时有头涨,继用前方加减,再服9剂而愈。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爱看 不感兴趣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