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资讯频道 > 时事资讯 > 正文

我国人均期望寿命提高1岁

来源:健康报发布时间:2015/12/23
导读:12月22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代表国务院,作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根据该报告,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201 ...

12月22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代表国务院,作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根据该报告,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2015年预计比2010年提高1岁,孕产妇死亡率由2008年的34.2/10万下降至2014年的21.7/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8年的14.9‰下降至2014年的8.9‰,提前实现了“十二五”医改规划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总体上处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李斌指出,通过深化医改,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持续下降,由2010年的35.29%下降到2014年的31.99%,年内有望实现降至30%的目标。2014年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过去3年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变好、就医环境改善、医药费用报销更方便,人民群众对医改进展和初步成效的满意度超过75%。

 

李斌表示,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体制机制矛盾更加突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一是改革协调联动性需进一步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进改革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改革进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没有解决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措施,个别地方仍停留在文件上,没有落地。三是新的机制建设需进一步加快,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仍在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健全。四是外部环境因素变化对改革带来新的影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经济新常态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爱看 不感兴趣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