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资讯频道 > 时事资讯 > 正文

学习屠呦呦科研精神 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来源:浙江日报发布时间:2015/12/11
导读:屠呦呦获颁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喜讯传来,在我省高校、科技界等引发强烈反响,广大师生和科技工作者纷纷表示,这是中医事业发展的莫大荣誉,是所有从事中医药科研、教学工作者的希望之光。浙江中医药大 ...

屠呦呦获颁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喜讯传来,在我省高校、科技界等引发强烈反响,广大师生和科技工作者纷纷表示,这是中医事业发展的莫大荣誉,是所有从事中医药科研、教学工作者的希望之光。

浙江中医药大学师生倍受鼓舞,校长方剑乔表示:“屠呦呦获得的诺奖是世界对中医药的肯定,再次证明了中医药是属于中华民族、属于全人类的富饶宝藏,让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科研人员感到振奋,对中医药的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今后我们将会不断完善中医药学理论,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人类,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青蒿素源于中医药是不争的事实,但也是传统医药学传承创新、与现代药学有机结合的成果。“中医药研究不能‘单打独斗’,要重视中医各学派的内部合作,要重视中医与西医的结合,要重视中医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攻关。”在方剑乔看来,从屠呦呦获奖可以看到,中医药研究确实具有其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很强的发展潜力。应该“崇古而不泥古”,不仅要尊崇和继承中医的理论,也要在中西医结合和现代生命科学知识的指导下,运用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来继承和创新中医药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段树民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屠呦呦在经过了190次失败之后才获得成功,她的这种执著精神值得所有科研人员学习。

“研制青蒿素获奖,不容否认,这给中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带来启示,传统中药如果能与时俱进,在研发、制药等各个环节不断引入现代制药技术,就能取得更加深远的世界影响。”

同时,在段树民看来,诺奖花落青蒿素也再度明确了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定的“风向”:不仅重视基础学科研究,也鼓励应用医药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的应用研究是振奋和激励,鼓舞我们在应用领域去攀登更高的山峰。”

屠呦呦及其团队甘于奉献、默默耕耘、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令人感动,也让广大中医药科研工作者感到振奋。方剑乔表示,我们应该看到诺奖荣誉光环背后的艰辛付出,应该学习屠呦呦及其团队奉献创新的科研精神。“搞中医药研究更需要耐得住寂寞,更需要吃得了苦头。”在他看来,中医药典籍浩如烟海又往往语焉不详,相较西医较强的规律性,中医药研究往往无章可循,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敢于“一条道走到黑”的勇气。中医药研究者要能够在更“冷清”的道路上、在更艰苦的条件下攻坚克难,学习屠呦呦“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的坚守。

在方剑乔看来,今天国家对中医药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视,十八届五中全会及“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都明确提出要支持中医药的发展,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通过《中医药法(草案)》,并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在新的机遇中,中医药研究者更应当以高度责任感和奉献敬业精神,努力为祖国中医药科研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方剑乔也期待着,屠呦呦的获奖带来的中医药热能够不断持续、升温,政府和社会能给予中医药更大的关心和支持,通过立法、政策、财政、教育等支持的“组合拳”,推动中医药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医药是属于中国的原创性科学,是绿色的诊疗方法。”方剑乔表示,2004年他在瑞典访问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学者就曾预测,属于中国本土科研的第一个诺奖很可能就出在中医药领域,如今看来,一语成真。“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未来一定会在走向世界的发展之路上发挥越发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学家因在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段树民表示: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开始,随着我国科研土壤的越发肥沃,随着浙江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建设的不断推进,未来的精彩值得期待。“属于中国、属于浙江人的第二个乃至更多的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爱看 不感兴趣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