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资讯频道 > 时事资讯 > 正文

用“互联网+”思维助力医改

来源:健康报发布时间:2015/5/29
导读:□本报记者 王 丹□ 图为研讨会现场。本报记者张 丹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除了技术创新,更需要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理念创新。而当前正在与传统医疗行业融合的互联网技术,也逐步推动着医疗体制机制的 ...

□本报记者 王 丹□

用“互联网+”思维助力医改

 图为研讨会现场。本报记者张 丹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除了技术创新,更需要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理念创新。而当前正在与传统医疗行业融合的互联网技术,也逐步推动着医疗体制机制的变革。在日前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指导、健康报社主办的“互联网+”协奏医改主题研讨会上,来自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互联网企业、制药企业、移动医疗企业、投资公司等有关各方,都对“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 毛群安

  “互联网+医改”值得期待

  “互联网+”是当下最火的热词,“互联网+”与医改的结合以及协同创新,更加值得期待。

  2009年,原卫生部出台了《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但该《办法》已经不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修订该《办法》是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2014年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把《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委托给健康报社开展专题的调研和论证,近两年时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期望《管理办法》能够推动实现开创、平等、对话、协商的治理理念,使互联网能够为整个医改提供更多的创新性服务。

  当前医改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不管是看病过程中的信息化服务,还是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等,我们都期待“互联网+”这种思维以及工具能够为医改提供切实可行的一些办法。事实上,近年来,一些机构对于“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结合的探索,让政府部门和行业从业者看到了曙光和希望,对于“互联网+健康+医改”,我们也抱着极大的信心和希望,希望有更多从事互联网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在这一新兴融合领域思想碰撞、贡献智慧。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 傅卫

  “互联网+”与医改共鸣要把握方向

  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既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也为统筹推进其他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当前,医改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在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增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运营绩效等方面也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互联网技术应该首先针对上述医改难点,发挥自身价值,有所突破。

  分级诊疗制度是提高医疗整体效益、牵动供需双方、解决人们看病就医困难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当前,不少地区都开始探索,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这也就要求患者的健康和诊疗信息能够在各个医疗机构之间及时流动,让医师能够对患者健康信息进行全程跟踪,并提供连续性的整合服务,在这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医院管理则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希望互联网技术能够进一步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优化流程,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更重要的是,需要互联网技术在加强对医院整体绩效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应用,强化公立医院监管和评价,通过对服务行为、财务会计和医疗费用等大数据的及时获取和分析比较,来提高监管能力,为精准制定相关政策决策,引导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如何帮助医务人员开展精准、规范的慢性病治疗和管理,提高医患双方沟通互动,推动和方便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庭来开展自我管理,为医务人员在应对疾病谱变化、诊疗环境变化、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扩展更好的学习途径等,互联网技术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互联网+”还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与医改共鸣要把握方向,规范推进。例如,在推广网上挂号服务时,要统筹大小医院、上下联动,引导公众更多到基层看病就医,而不能只是单纯地让大医院看病越来越方便。此外,在互联网与医疗不断融合的过程中,相关行为和服务还应符合医学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守相应的医疗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更好地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副司长 张锋

  今年重点鼓励创新应用

  新兴的信息技术与健康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从“互联网+医疗”的领域来看,我国处于与全球同步发展的阶段,因此,如果新兴的信息技术和医疗服务能够深度融合,创新业态、创新模式,我国整个健康服务体系将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国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条件。

  从政策上看,近段时间,国务院部署了很多鼓励社会资源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的发展政策,包括运用社会投融资体制促进健康医疗事业发展等。这就意味着,中国很多相关的企业、技术、产品都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通过提升我国人口健康信息产业,来支撑和保障全民健康水平,我国也有巨大的空间。因此,从事健康医疗服务与健康医疗产品开发的从业者,应该更多把精力、注意力集中在研发、创新方面,拿出更具价值的战略性研究以及前瞻性应用研究成果,为政府制定政策和推进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当前,“互联网+”处在新应用、新模式和新发展的探索阶段。在健康医疗领域,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搭建了“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总体框架”,2014年主要是做系统整合,打通健康数据相关的各个环节,包括数据资源的通道和网络体系,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深化应用,寻找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和应用经验,供更多人研究、参考、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互联网+医疗”的产品和应用数据敏感、隐私度高,在核心系统和核心的基础关键环节可能会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因此需要从业者更多关注服务与管理的边界,在强化创新应用的同时,加强应用的安全性,真正在医疗、健康、预防、康复等领域提供更全面、系统的服务。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 王辰

  远程医疗助推医疗资源重构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是一种整合和创新。当一个概念被提出来,它就会变成一种模式、一种社会行为的共识。

  当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绝对值较低,且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医生已被分级,而患者不愿被分级。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载体,就可以将相关的人和物联系起来,在符合市场需求、符合供需双方经济需求、符合社会规律、符合医学规律的基础上,切实促进资源分布和合理统筹。

  互联网医疗实际上就是给我们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社会责任赋予了一个新的技术表达方式。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通过远程医疗帮扶基层医院,能够切实解决优质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目前,该医院已经与逾百家医院实现联网,实现病理影像、放射影像等数据的远程传输,远程诊断解决了基层患者的看病就医问题。在面对新的技术时,我们也需要解决一系列的理念问题,甚至顶层设计问题。例如,如何把握经济规律确保技术推广的可持续性;如何能够全面推进各个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远程会诊过程中,能否借鉴国外经验,引入第三方诊断中心等。理清概念,明确在“互联网+”时代政府的职能是什么、医院的职能是什么、企业的职能是什么,是把握新时代技术融合的关键。

  远程医疗有助于促进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的同质化。远程医疗可以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生临床能力,提高基层医疗质量,实现患者就近就医,减少非医疗性就医成本,但是还需要更加规范管理,保证医疗安全。

  互联网可以促进人际、物际的交互关系。互联网与医疗的融合,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医疗模式和医疗秩序。但是促进分级诊疗还需要解决两个基础问题:一是培训同质化的专业医师,另一个就是规划好职业前景,要让高水平的医生下得去、留得住在基层。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陈彪

  让患者全程管理变为现实

  目前全球约有400万名帕金森患者,其中一半在中国。由于帕金森病病程长、致残率高,使得患者本人和家庭背负了极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而且,患者需要医师的全程管理。但据统计,在我国200万名左右的患病群体中,大约仅有50万名患者接受治疗,且在过去10年中人数变化不大,究其原因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患者也缺乏相关的教育。移动医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

  目前我国仅有帕金森病治疗方面的专家不足200位,而对应的却是百万级的患者群体。因此我们很早就建立了中国帕金森病研究协作组,建立了独立的网站信息系统,以及完整的“中国帕金森病临床信息和样本资源库”以及“帕金森专科门诊病例终端数据库”,医生可以应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与患者“一对一”沟通。在这一平台上,医生不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但可以进行疾病宣教、患者自诊自测以及药物管理等。目前,这一平台已经汇聚了全国70多家医院的150位专家、5000多位帕金森患者,而在线上线下沟通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或可在帕金森智慧医疗方面在国际同一领域“弯道超车”。

  从帕金森病的移动医疗应用来看,移动医疗技术有助于解放医生的生产力,并且转变患者的管理模式,还可以促进医生之间互帮互助、共享技术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就整个疾病而言,移动医疗则促进了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即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以及全程管理。

  毋庸讳言,目前移动医疗发展也需要解决来自支付、保险、规范等多方问题,包括医保应参与网上病人咨询和管理付费;保险应促进按人头和按疾病付费的保险支付模式以及商业保险参与;此外,医生在移动医疗中的作用、健康医疗服务标准、健康医疗信息和数据安全等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规范。

  健康报社副总编辑 周冰

  互联网为医改带来更多创新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及传感技术(物联网),以及数据分析等手段,使得医疗健康服务能够及时、方便、便捷、准确地惠及公众,给整个医疗行业带来了生态转变。而在互联网时代,医改也被赋予了更多机会和创新活力。

  随着一系列互联网利好政策的推出,社会资本、管理经验、相关资源等的跨界涌入,有助于缓解医改的投入缺口;全新的互联网协作方式让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得以逐步改观,有助于改善医疗资源的错配、无效配置现象;互联网激发出的创新红利有助于调动医改主体的创业热情,为医改激发巨大的想象空间;互联网思维的成功与失败贡献了宝贵的实践样本,其参与医改路径的试错经验是行业的重要财富。

  除此之外,医患之间使用社交媒体互动交流,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工具进行就医流程再造提高服务效率,有助于改善服务流程。利用云平台连接上下级医疗资源,推动分级诊疗,有助于让优质医疗资源及人才下沉基层。运用全媒体创新健康促进形式,提升了健康信息的到达率、转化率及依从性,有助于增进公众健康素养。而医疗健康数据的采集、开放、共享、分析等,有助于实现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指标监测预警。

  《健康报》作为一个有着84年历史的传统媒体,也感受着创新的热情。目前,健康报社已提出了医患友好度理念,重塑就诊流程,促进医患互信,引导科学就医;此外,出品了第一部针对控烟的动漫宣传片,探索新媒体传播形式。下一步,健康报社将借助“互联网+协奏医改项目”,从《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原卫生部66号部长令)等医疗卫生领域“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调研入手,对政策进行研究;选取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进行经验分析评价及趋势研判,最终将形成行业发展报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本站声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爱看 不感兴趣
说两句吧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换张图片?

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