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藜子(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别 名】灰菜、小叶藜、野苋菜。【识别特征】一年生草本。茎具条棱及绿色条纹。叶 卵状矩圆形,常三 浅裂,先端钝或急尖并具短尖头,具深波状锯齿。花 两性,数个团集, 排列于上部枝上形成较开展的顶生圆锥状花序;花被近球形,5深裂。果 胞果包在花被内,果皮与种子贴生;种子双凸镜状,黑色,有光泽。 【生长环境】生于荒地或田间。 【药 用】全草、种子。全草:苦、甘,平。疏风清热,解毒怯湿,杀 虫。种子:甘,平。杀虫。

  • 中药名称藜子

  • 中药学名(拉丁名)FRUCTUS CHENOPODII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 杀虫止痒药

  • 藜科

  • 分布区域

来源

本品为藜科植物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 L.或藜Chenopodium alb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

入药部位

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采收,除去叶枝及杂质,晒干。(《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

药材性状

小藜 本品呈扁平状五角星,直径约0.1mm。外被宿存花被,先端5裂下部约1/2联合;表面灰绿色或浅黄绿色;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柄及放射状脉纹5条,无翅。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内或顶端稍露;剥离花被,可见膜质果皮,半透明。种子较小,扁圆形,直径0.8mm,黑色,边缘有棱。气微,味微苦。

花被分裂成5片,仅基部稍联合;每片花被与胞果间,可见一片膜质长条形片状物。种子横生略大,直径1.2~1.5mm,略呈卵圆形。(《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

性味归经

甘、苦,凉。(《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

药材功效

清热利湿,杀虫止痒。(《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和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引起的瘙痒症,小便不利。(《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及泥沙。(《江苏省中药材标准2018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原标题:藜子
词条标签:小藜、藜子

  • 来源来源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