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板栗壳(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栗壳为壳斗科植物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的外果皮。剥取种仁时收集,晒干。产于陕西、湖北、浙江、广东等地。

  • 中药名称板栗壳

  • 中药学名(拉丁名)CASTANEA INVOLUCRUM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 化痰止咳平喘药

  • 壳斗科

  • 分布区域、产于陕西、湖北、浙江

来源

本品为壳斗科植物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的外果皮。(《中华本草》)

本品为壳斗科植物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的干燥总苞。(《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9年版》)

 

分布产地

产于陕西、湖北、浙江、广东等地。

入药部位

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剥取种仁时收集,晒干。(《中华本草》)

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时剥取刺壳,干燥。(《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9年版》)

药材性状

外果皮破碎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片,厚约1mm。外表面褐色,平滑无毛,内表面淡褐色,平坦。质坚韧,易折断,断面凹凸不平。气微,味微苦、涩。(《中华本草》)

本品呈刺球形,略扁,连刺直径4~8cm,高3~4cm,多纵向裂开成2~4瓣。外表面黄棕色或棕色,密布自基部分枝成束的鹿角状利刺,刺长1~2cm;外表面及刺上密被灰白色至灰绿色柔毛,多有粗壮果梗。内表面密被紧贴的黄棕色有丝光的长绒毛,基底有2~3个坚果脱落后的疤痕。质坚硬,断面颗粒状,暗棕褐色。气微,味微涩。(《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9年版》)

性味归经

味甘、涩,平。(《中华本草》)

甘、涩,平。归肺经。(《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9年版》)

药材功效

降逆生津,化痰止咳,清热散结,止血。(《中华本草》)

止咳,化痰,消炎。(《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9年版》)

药材主治

主治反胃,呕哕,消渴,咳嗽痰多,百日咳,腮腺炎,瘰疬,衄血,便血。(《中华本草》)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百日咳,淋巴结炎,腮腺炎。(《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9年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煅炭研末,每次3-6g。外用:适量,研未调敷。(《中华本草》)

30~60g。(《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9年版》)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9年版》)

中药配伍

①治便血,反胃,呕吐:板栗壳煅炭存性,研末。每服3g,开水送服。(《安徽中草药》)
②治膈气:栗子黑壳(煅),同春米槌上糠等分,蜜丸桐子大。每空心下三十丸。(姚可成《食物本草》)
③治咳嗽:栗壳30-60g。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④治鼻衄:栗壳五两。烧灰,研为末。每服二钱,以粥饮调服。(《圣惠方》)
⑤治痰火瘰疬:栗壳和猪精肉煎汤服。(《岭南采药录》)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块,干燥。(《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相关论述

1.《纲目》:“甘、涩,平,无毒。”
2.《广西中草药》:“味微甘,性平。”
3.《福建药物志》:“淡,平。”
4.《食疗本草》:“煮汁饮之,止反胃消渴。”
5.《日华子》:“治泻血。”
6.《药性考》:“止血,定哕,鼻衄。”
7.《广西中草药》:“清火,化痰,散结。治咳嗽,痰火瘰疬。”
8.《福建药物志》:“祛风化痰,散热消肿,镇吐破积。治呃逆,肠炎,痢疾,瘰疬。”

原标题:板栗壳
词条标签:板栗栗壳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