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牛奶木(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别 名】牛奶树、牛奶子、奶糯根、稔水冬瓜。 【识别特征】灌木或小乔木。被糙毛,全株含白色乳汁。叶 对生,厚纸 质,卵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全缘或有钝锯齿,表面粗糙,两面均 被粗糙毛。果 榕果腋生或生于落叶枝上,或老茎发出的下垂枝上,陀螺 形,熟时黄色。雄花、瘿花、雌花生于同一榕果内。 【生长环境】生于山谷、水旁、旷野及林中。 【药 用】根、叶、皮及果实。淡,凉。清热利湿,消积化痰。

  • 中药名称牛奶木

  •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FICI HISPIDAEA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解表药

  • 桑科

  • 分布区域

来源

本品为桑科植物对叶榕Ficus hispida Linn.的干燥根及茎。(《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一卷》)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挖,除去泥沙,切段,干燥。(《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一卷》)

药材性状

本品类圆柱形,稍弯曲,有小分枝,直径1~10cm。表面灰褐色,具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硬。切断面皮部厚1~2mm,浅棕褐色,显纤维性,木部断面浅黄棕色,具细的环纹。气微,味淡微涩。(《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一卷》)

性味归经

甘、微苦,凉。归肺、脾经。(《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一卷》)

药材功效

疏风清热,消积化痰,健脾除湿,行气散瘀。(《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一卷》)

药材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结膜炎,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脾虚带下,乳汁不通,跌打肿痛,风湿痹痛。(《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一卷》)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适量。(《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一卷》)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一卷》)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一卷》)

道地性

非道地

原标题:牛奶木
词条标签:

  • 来源来源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