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蚕沙(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蚕沙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夏季收集二眠至三眠时排出的粪便,除去杂质,晒干。养蚕之处皆产,以江苏、浙江产量最多。

  • 中药名称蚕沙

  • 中药学名(拉丁名)FECULAE BOMBYCIS

  • 别 名蚕砂、原蚕屎、晚蚕沙

  • 所属功效类祛风湿药

  • 动物药

  • 分布区域养蚕之处皆产,以江苏、浙江产量最

来源

本品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中药大辞典》)

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干燥粪便的炮制加工品。(《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版》)

分布产地

养蚕之处皆产,以江苏、浙江产量最多。

入药部位

动物

采收加工

夏季收集二眠至三眠时排出的粪便,除去杂质,晒干。(《中药大辞典》)

药材性状

蚕沙呈颗粒状六棱形,长2-5mm,直径1.5-3mm。表面灰黑色或黑绿色,粗糙,有6条明显的纵绝及横向浅沟纹。气微,味淡。(《中药大辞典》)

本品为颗粒状六棱形,长约3mm。表面黑褐色,粗糙,凸凹不平,有六条明显的纵沟及横向浅沟纹。顶面呈六棱形,两端较平坦。质坚脆,易碎。有微臭。(《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版》)

性味归经

甘、辛,温。归肝、脾、胃经。(《中药大辞典》)

甘、辛,温。归肝、脾经。(《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版》)

药材功效

祛风除湿,和胃化浊。(《中药大辞典》)

祛风除湿,活血定痛。(《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版》)

药材主治

主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中药大辞典》)

用于风湿痹痛,关节不遂,皮肤麻木不仁,腰腿冷痛,风疹瘙痒,头风头痛,吐泻腹痛,胸脘痞闷,烦躁不安。(《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纱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炒热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中药大辞典》)

包煎,1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患处。(《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版》)

用药禁忌

血不养筋、手足不遂者禁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贮于干燥处。(《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置通风干燥处。(《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版》)

药材鉴别

(1)本品粉末黑褐色。含钟乳体的大型晶细胞类圆形,钟乳体直径47-77μm。草酸钙簇晶多见,直径5-16μm。非腺毛单细胞,多不完整,直径17-40μm。

(2)取本品粗粉1g,加无水乙醇1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用少许活性炭脱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β谷甾醇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3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版》)

中药配伍

1.治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色灰滞,面目萎黄,病名湿痛:防己、杏仁、滑石各五钱,连翘、山栀各三钱,苡仁五钱,半夏三钱(醋炒),晚蚕沙三钱,赤小豆皮三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痛甚加片一子姜黄二钱,海桐皮三钱。(《温病条辨》宣痹汤)
2.治风瘙瘾疹,遍身皆痒,搔之成疮:蚕沙一升。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温热得所以洗之,宜避风。(《圣惠方》)
3.治外感头痛:蚕沙、白芷、大黄各三钱。共研细末,调葱汤外敷。(《泉州本草》)
4.治风湿痛或麻木不仁:晚蚕沙一两。煎汤,一日三回分服,临服时和入热黄酒半杯同服。(《现代实用中药》)
5.治半身不遂:蚕沙二硕。以二袋盛之蒸熟,更互熨患处。仍以羊肚、粳米煮粥,日食一枚,十日即止。(《纲目》)
6.治霍乱转筋,肢冷腹痛,口渴烦躁,目陷脉伏,时行急证:晚蚕沙五钱,生苡仁、大豆黄卷各四钱,陈木瓜三钱,川连(姜汁炒)三钱,制半夏、黄芩(酒炒)、通草各一钱,焦栀一钱五分,陈吴萸(泡淡)三分。地浆或阴阳水煎,稍凉徐服。(王士雄《霍乱论》蚕矢汤)7.治烂弦风眼:以真麻油浸蚕沙二、三宿,涂患处。(《陈氏经验方》一抹膏)
8.治迎风流泪:蚕沙(炒)四两,巴戟(去皮,用练肉)、马蔺花(去梗)各三两。为细末。每服二钱,无灰酒,不拘时候调下。(《眼科龙木论》蚕沙汤)
9.治男子妇人心气痛不可忍者:晚蚕沙,为末,滚汤泡过,滤清汁服之,不拘时候。(《奇效良方》蚕沙散)
10.治遗精白浊,有湿热者:生蚕沙一两,生黄柏一钱。同研末。空心开水下三钱。(《医学从众录》蚕沙黄柏汤)
11.治月经久闭:蚕沙四两(炒半黄色),无灰酒一壶。重汤煮熟,去沙,温饮一盏。(《内经拾遗方论》蚕沙酒)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

去蚕砂,出去泥土,杂质,筛去灰屑。(《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版》)

药理作用

1.抗癌及光敏作用:蚕沙中分离出的叶绿素衍生物(CPD),其中的132-羟基(132-R,S)脱镁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b对体外肝癌组织培养细胞有抑制作用。小鼠腹部下接种肉瘤S180作为模型,瘤内注射CPD,注后1-2h或24-48h,以适当波长光线照光,早期照光者肿瘤治愈率100%,注后24-48h照光者,肿瘤治愈率只有60%。因此,早期照光是必要的。编CPD4的叶绿素衍生物对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的杀伤剂量50mg/kg(静注),结合200mW/cm2功率激光或光辐射照射20-30min,对小鼠移植肉瘤S180和Lewis肺癌或宫颈癌U14均有明显杀伤效应。从蚕沙中分离得到的六种叶绿素衍生物中以CPD7(3)杀伤力最强,CPD4最弱。
2.其他作用:在体外试验0.04g(生药)/ml或0.01g(生药)/ml的蚕沙水提取液具有抗牛凝血酶作用。,可显着延长人血纤维蛋白原凝聚时间。(《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别录》:主肠鸣,热中,消渴,风痹,瘾疹。
2.《本草拾遗》:炒黄,袋盛浸酒,去风缓诸节不随,皮肤顽痹,腹内宿冷,冷血,疯血,腰脚疼冷;炒令热,袋盛热熨之,主偏风筋骨瘫缓,手足不随,及腰脚软,皮肤顽痹。
3.《纲目》:治消渴,症结,及妇人血崩,头风,风赤眼,去风除湿。
4.《本草再新》:治风湿遏伏于脾家,筋骨疼痛,皮肤发肿,腰腿疼痛,血瘀血少,痘科浆黡不起,亦宜用之。
5.《泉州本草》:治风寒感冒,偏头痛。
6.《纲目》:蚕性燥,燥能胜风去湿,故蚕沙主疗风湿之病,有人病风痹用此熨法得效。按《陈氏经验方》一抹膏治烂弦风眼,其功亦在去风收湿也。又同桑柴灰淋汁,煮鳖肉作丸,治腹中症结。
7.《本草求原》:原蚕沙,为风湿之专药,凡风湿瘫缓固宜,即血虚不能养经络者,亦宜加入滋补药中。

原标题:蚕沙
词条标签: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