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炉甘石(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炉甘石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主含碳酸锌(ZnCO3)。采挖后,洗净,晒干,除去杂石。主产于广西。

  • 中药名称炉甘石

  • 中药学名(拉丁名)CALAMINA

  • 别 名甘石、卢甘石、芦甘石

  • 所属功效类 拔毒生肌药

  • 矿物药

  • 分布区域主产于广西。

来源

本品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主含碳酸锌(ZnCO3)。(《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主产于广西。

入药部位

矿物

采收加工

采挖后,洗净,晒干,除去杂石。(《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灰白色或淡红色,表面粉性,无光泽,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窝状。体轻,易碎。气微,味微涩。(《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脾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目赤肿痛,睑弦赤烂,翳膜遮睛,胬肉攀睛,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瘙痒。(《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中国药典2015》)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1g,加稀盐酸10ml,即泡沸,发生二氧化碳气,导人氢氧化钙试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淀。
2.取本品粗粉1g,加稀盐酸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或杂有微量的蓝色沉淀。(《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①治目暴赤肿:炉甘石(火煅,尿淬)、风化消,等分。为末。新水化一粟点之。(《御药院方》)
②治诸般翳膜:炉甘石、青矾、朴硝,等分。为末。每用一字,沸汤化开,温洗,日三次。(《宣明论方》)
③治风眼流泪烂弦:炉甘石二两,以黄连一两煎水,入童尿半盏,再熬,下朴消一两,又熬,成,以火煅石淬七次,洗净,为末,入密陀僧末一两,研匀,收点之。(《卫生易简方》)
④治各种睑缘炎:十大功劳根茎五十克,加水五百毫升,煎成浓汁,去渣后加炉甘石粉成为浓糊状,干燥成为散剂。然后取此散剂三十克,加凡士林六十克,羊毛脂十克,调匀成眼膏。涂于睑缘,每日两次。(遵义《新医药资料》(6):85,1970)
⑤治目暗昏花:炉甘石(火煅,童尿淬七次)、代赭石(火煅,醋淬七次)、黄丹(水飞)各四两。为末。白沙蜜半斤,以铜铛炼去白沫,更添清水五、六碗,熬沸下药,文武火熬至一碗,滴水不散,以夹纸滤入瓷器收之。频点目用。(《卫生易简方》)
⑥治下部阴疮:炉甘石(火煅,醋淬五次)一两,孩儿茶三钱。为末,麻油调敷。(《秘传经验方》)
⑦治漏疮不合:童尿制炉甘石、牡蛎粉。外塞之。内服滋补药。(《杂病治例》)
⑧治阴汗湿痒:炉甘石一分,真蚌粉半分。研粉扑之。(《仁斋直指方》)
⑨治聤耳出脓及黄汁:炉甘石(研)二钱,枯矾二钱,胭脂半钱,麝香少许。上为细末。用绵子缠缴耳中脓汁尽,别用绵子蘸药,或干吹少许入耳亦可。如积热上壅,耳出脓水,神芎丸百粒,泻三、五行。(《医方大成论》红绵散)
⑩治齿疏陷物:炉甘石(煅)、寒水石等分。为末。每用少许擦牙,忌用刷牙,久久自密。(《集玄方》)

中药炮制

炉甘石:除去杂质,打碎。
煅炉甘石:取净炉甘石,照明煅法(通则0213)煅至红透,再照水飞法(通则0213)水飞,干燥。(《中国药典2015》)

药理作用

防腐、收敛:本品为不溶于水的天然碳酸锌,能部分吸收创面分泌液,有中度的防腐、收敛、保护作用。亦能抑制局部葡萄球菌的生长。常用于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一般用5%-10%洗剂。(《中药大辞典》)

毒性

炉甘石中铅的含量较高(0.42%-2.9%),铅能抑制人体血红蛋白合成中的酶体系和脑中葡萄糖代谢,导致脑组织缺氧产生脑损伤。此外镉含量也较高,它是一个有害的微量元素。(《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

非道地

相关论述

1.《纲目》:炉甘石,阳明经药也,治目病为要药。时珍常用炉甘石(煅,淬)、海螵蛸、硼砂各一两,为细末,以点诸目病甚妙。入朱砂五钱,则性不粘也。
2.《玉楸药解》:炉甘石生金银矿,秉寒肃燥敛之气,最能收湿合疮,退翳除烂。但病重根深,不能点洗收效,必须服药饵,用拔本塞源之法。
3.《品汇精要》:主风热赤眼,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治下部湿疮,调敷。
4.《纲目》: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
5.《本经逢原》:点眼皮湿烂及阴囊湿肿。
6.《玉楸药解》:医痔痿下疳。
7.《现代实用中药》:用于慢性溃疡、下腿溃疡之不易收口者,有防腐生肌之功。

原标题:炉甘石
词条标签: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