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药典频道 > 中药材库 > 正文
前胡(中药材)
收藏
0
本词条由国医小镇网整理并发布提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的干燥根。冬季至次春茎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主产于浙江、湖南、四川等地。

  • 中药名称前胡

  • 中药学名(拉丁名)PEUCEDANI RADIX

  • 别 名

  • 所属功效类 化痰止咳平喘药

  • 伞形科

  • 分布区域、主产于浙江、湖南、四川等地。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的干燥根。(《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主产于浙江、湖南、四川等地。

入药部位

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冬季至次春茎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稍扭曲,下部常有分枝,长3-15cm,直径1-2cm。表面黑褐色或灰黄色,根头部多有茎痕及纤维状叶鞘残基,上端有密集的细环纹,下部有纵沟、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较柔软,干者质硬,可折断,断面不整齐,淡黄白色,皮部散有多数棕黄色油点,形成层环纹棕色,射线放射状。气芳香,味微苦、辛。(《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肺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降气化痰,散风清热。(《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3-10g。(《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阴虚咳嗽、寒饮咳嗽患者慎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列-20余列扁平细胞。近栓内层处油管稀疏排列成一轮。韧皮部宽广,外侧可见多数大小不等的裂隙;油管较多,类圆形,散在,韧皮射线近皮层处多弯曲。形成层环状。木质部大导管与小导管相间排列;木射线宽2-10列细胞,有油管零星散在;木纤维少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三氯甲烷1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花前胡甲素对照品、白花前胡乙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瞭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①治咳嗽涕唾稠粘,心胸不利,时有烦热:前胡一两(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半(去心),贝母一两(煨微黄),桑根白皮一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前胡散)
②治肺热咳嗽,痰壅,气喘不安:前胡(去芦头)一两半,贝母(去心)、白前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枳壳(去瓤、麸炒)一两,芍药(亦者)、麻黄(去根节)各一两半,大黄(蒸)一两。上八味,细切,如麻豆。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圣济总录》前胡饮)

中药炮制

前胡: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蜜前胡:取前胡片,照蜜炙法(通则0213)炒至不粘手。(《中国药典2015》)

道地性

浙药、 南药

相关论述

1.《纲目》:前胡,乃手足太阴、阳明之药,与柴胡纯阳上升,入少阳、厥阴者不同也。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药。陶弘景言其与柴胡同功非矣,治证虽同,而所入所主则异。
2.《本草汇言》:前胡,散风寒、净表邪、温肺气、消痰嗽之药也。如伤风之证,咳嗽痰喘,声重气盛,此邪在肺经也;伤寒之证,头痛恶寒,发热骨疼,此邪在膀胱经也;胸胁痞满,气结不舒,此邪在中膈之分也。又妊娠发热,饮食不甘;小儿发热,疮疹未形;大人痰热,逆气隔拒,此邪气壅闭在腠理之间也,用前胡俱能治之。罗一经云,前胡去寒痰,半夏去湿痰,南星去风痰,枳实去实痰,蒌仁治燥痰,贝母、麦门冬治虚痰,黄连、天花粉治热痰,各有别也。
3.《本草通玄》:前胡,肺肝药也。散风驱热,消痰下气,开胃化食,止呕定喘,除嗽安胎,止小儿夜啼。柴胡、前胡,均为风药,但柴胡主升,前胡主降为不同耳。种种功力,皆是搜风下气之效,肝胆经风痰为患者,舍此莫能疗。忌火。
4.《别录》: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5.《药性论》:去热实,下气,主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佳。
6.《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破症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
7.《滇南本草》:解散伤风伤寒,发汗要药,止咳嗽,升降肝气,明目退翳,出内外之痰。
8.《纲目》: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

传说渊源

       在安徽省宁国皖南山区天目山北麓,有个开生药铺的。由于方圆百里之内只有他这么一家药铺,所以这个药铺老板也就成了当地的一霸。不管谁生了病都得吃他的药,他要多少钱就得给多少钱。有家穷人的孩子老是咳嗽,病很重。穷人就到药铺询问,药铺老板说退热得吃“川贝母”,但五分(1.5克)贝母就要十两银子。穷人说:“求你少要点儿钱吧,这么贵的药咱穷人吃不起呀!”药铺老板说:“吃不起就别吃,我还不想卖呢!”穷人没法,只有回家守着自已的孩子痛哭。这时,门外来了个讨饭的叫花子。听说这家孩子咳嗽,家里又穷得买不起那位药铺老板的药,便说:“止咳不一定非贝母不可。”穷人急问:“还有便宜的药吗?”“有一种药不花一个钱。”“什么药?”“你到山上挖些前胡回来吃。”“前胡也能治病?”“准行。”穷人急忙跑到山上,挖了一些前胡。回家后他急忙煎好给孩子灌下去,孩子喝后果然不咳嗽了。穷人十分高兴,后来跟那个讨饭的叫花子成了好朋友。从此,这里的人咳嗽时就再也用不着去求那家药铺了,前胡成了一味不花钱的中药。

原标题:前胡
词条标签:前胡

  • 来源来源
  • 分布产地分布产地
  • 入药部位入药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药材性状药材性状
  • 性味归经性味归经
  • 药材功效药材功效
  • 药材主治药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 贮藏保存贮藏保存
  • 药材鉴别药材鉴别
  • 中药配伍中药配伍
  •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关论述相关论述
  • 传说渊源传说渊源
猜你喜欢